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麻疯树c DNA中克隆到一个与拟南芥AGG3同源的基因,命名为Jc AGG3。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834bp,编码277个氨基酸,软件预测等电点为8.61,分子质量为30.514k Da。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在该基因的顺势作用元件上发现了与胚乳发育、激素调节、光响应和逆境胁迫相关的启动元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发现,Jc AGG3在根、茎、叶和种子中均有表达,在发育中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幼叶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老叶,在茎中只检测到极微量的表达;对麻疯树的幼苗进行黑暗处理后Jc AGG3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脱落酸(ABA)和干旱胁迫处理下Jc AGG3表达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粳稻农垦58经空间诱变产生的大粒型突变体进行大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型突变体的籽粒大小(以籽粒体积表示)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粒型突变体谷粒细长,具馨香味,外观品质优,对粳稻的亲和性好,是一个罕见的优质米资源。以大粒型突变体为供体,高产、外观米质差的晚粳推广品种为受体,采用不饱和回交结合分离世代糙米外观品质鉴定的方法,将大粒型突变体的优质性状导入晚粳背景,选育出外观米质优的晚粳新品系。对采用不饱和回交方法改良数量性状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e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a stable large-grain mutant,selected from the induced generation derived from japonica Nongkeng 58 after space treatment carried by recoverable satellite,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volume of the large-grain mutant was quantitative trait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s.The large-grain mutant had characteristics of slender grain,favorable scent,high apparent grain quality and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japonica,and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improving grain quality.When high yield japonica variety with bad looking quality was used as a recurrent parent to cross with the mutant and a procedure of a limited backcross combined with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rice quality in segregation generations was applied,some japonica lines with good looking quality were developed.The utility of the limited backcross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quantitative trait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稻瘟菌菌丝体为材料提取RNA,[目的]改进张学敏等人的方法,通过磁珠构建稻瘟菌cDNA文库,并用于下一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关系.[方法]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寡聚oligo(dT)磁珠纯化mRNA,并以磁珠上的oligo(dT)为引物引导第一链cDNA的合成,再利用末端转移酶加尾法合成第二链cDNA.构建过程中避免使用限制酶和连接接头.[结果]用此方法构建的文库容量为8.9×107cfu,滴度为8.9×106 cfu/mL,随机挑取的25个克隆插入片断平均大小达到1380bp.[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方法可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并且方便快捷,所用材料少,构建时间短,利于大规模的功能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砂基栽培,研究重金属铬(Ⅲ)不同胁迫强度(0、100、200、300、400、500、600、800 mg·L-1)和胁迫时间(25、45和150 d)条件下,对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成熟胚轴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Ⅲ)胁迫(0~800 mg·L-1)对白骨壤成熟胚轴的初期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胁迫栽培45 d时,随着Cr(Ⅲ)浓度的提高,白骨壤幼苗苗高生长、根系生长及各组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当胁迫时间延长至150 d时,Cr(Ⅲ)浓度在100 mg·L-1时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浓度在100 mg·L-1以上,达到200 mg·L-1以上水平,则对幼苗根系生长、苗高、叶片大小及生物量生长均具有明显抑制的作用,并将随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的生长特征及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科尔沁沙地封育5年的围栏内选取典型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固定和丘间低地5种不同样地,并以未封育的流动沙地作为对照,测定了狗尾草生长特征指标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狗尾草的分蘖株数逐渐减少,而围栏内狗尾草叶长、叶片长宽比和最大穗长增大;植株高度排列次序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流动沙地>对照,而围栏内植株根长及其与株高比值的大小次序与株高正好相反;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所不同,但不同类型沙地狗尾草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生物量主要分配在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小于80%,而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从DNA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以来,各种DNA分子标记相继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评估遗传多样性以及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等方面,综述了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动物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的原理,研究进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了解医院员工个体因素对薪酬激励的影响程度,为构建医院的薪酬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寒草甸高原早熟禾个体性状对放牧与围封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放牧的响应是植物在响应过程中为生存和繁殖所形成的适应策略,研究植物表型反应对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主要植物高原早熟禾(Poa alpigena)为研究对象,通过放牧和围封试验,研究其个体性状对放牧与围封的响应,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放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长期放牧干扰下,除叶片数和根重外,其他性状株高、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面积、茎粗、茎长、根长、根粗、穗长、总叶质量、单叶质量、茎重、穗重、全株重均出现显著变小的特征(P0.05);而短期围封对于高原早熟禾叶长、叶宽、总叶质量、单叶质量、茎重、穗重、根重等功能性状的恢复效果并不显著(P0.05),表明放牧退化草原植物性状具有保守性;2)通过构建高原早熟禾性状可塑性变化谱,发现穗重、茎重、全株重、分蘖数、茎长、株高等可塑性幅度较大,为放牧响应的敏感指标,叶片数、叶宽、茎粗、根粗的可塑性变化幅度较小,为惰性性状。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鱼类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发现,经贫血处理后用肾脏印片可以较好地观察血细胞的有丝分裂相。1实验鱼的准备用于观察鱼类血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鱼可选用从市场购买的鲤鱼、鲫鱼、南方鲇、长(鱼危)等鲤形目、鲇形目鱼类,个体大小在250g左右为宜。试验鱼购回后在曝气24 h的自来水、室温、充气泵增氧、不投饵  相似文献   
10.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