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7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铁祥  陈瑞莲 《蛇志》2017,(1):99-100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具完整资料的桥小脑角区占位MRI主要表现及特征表现。结果 98例患者中,听神经鞘瘤47例,脑膜瘤27例,三叉神经瘤9例,表皮样囊肿7例,蛛网膜囊肿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皮样囊肿1例,诊断正确率99%。结论 MRI影像能够清晰显示桥小脑角区占位的起源、形态、信号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最佳影像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寒温带牧林交错区生境复杂度对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铗日法对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5个生境梯度中啮齿动物的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栖息地复杂程度对地面啮齿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大林姬鼠是嫩江流域牧林交错区中的优势种和常见种,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类型中呈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反映了它们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倾向性.同时,地面草本植物的覆盖度和丰富度对地面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啮齿动物的捕获率和生物量与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其物种丰富度随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此外,各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本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灌丛区和林-灌交错区内大量的低矮灌丛与萌生丛改善了生境的隐蔽条件与食物资源,为更多物种的共存创造了良好的微环境,使得两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小型啮齿动物的物种组成与栖息地的复杂程度有关,但地面植被对小型兽类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力度并不是等同的,对地面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统计生境复杂度或异质性时应考虑不同植被型/生境类型距地面的高度,不同植被型对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贡献程度随其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风险发生区的确定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正军  李典谟  谢宝瑜 《生态学报》2003,23(12):2642-2652
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就某一阈值的风险区、某一阈值的发生概率地图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棉铃虫二代卵发生的历史数据(1980~1997)进行了空间模拟,在此基础上得到风险发生区和高风险区地图。二代棉铃虫卵发生的地域特点是,重发生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而轻发生区位于东北部,从东北至西南,棉铃虫发生程度趋于加重,其中西部的阜平县、曲阳县、行唐县、灵寿县、平山县等地以及南部的邯郸市、磁县、临漳县、魏县等地发生最重,属于二代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而东北的遵化市、玉田县、丰润县、唐山市、丰南县等地最轻。通过对风险发生区与各个影响因子如气象、耕作制度、高程、一代蛾量等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影响棉铃虫发生的主要因子为气象因子,包括温度与降雨。就二代卵而言,主要影响因子为6月降雨量的大小,其次为耕作制度如小麦、棉花种植比例和一代蛾量。此外,环境因子如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大小也对棉铃虫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认研究区棉铃虫高风险发生地(重发生区及中偏重发生区)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即海拔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有较多沙土、自然植被覆盖率高、小麦种植比例较高、降雨偏少、温度较高、湿度较低、一代蛾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启动子CMV和EF1α对人胰岛素基因在BHK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基因真核高效表达载体 ,为胰岛素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SpeⅠ和HindⅢ消化pEF1α GFP ,回收 1 2kbEF1α启动子 ,插入到pCMV mINS的NruⅠ和HindⅢ位点中 ,获得重组质粒pEF1α mINS ;将pCMV mINS和pEF1α mINS分别转染BHK细胞 ,用G418筛选 ,阳性克隆传至 2 0代后 ,分别用放免方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在BH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放免测定 ,pCMV mINS和pEF1α mINS在BHK细胞中胰岛素和 或胰岛素原的表达量分别为 4 0 77μIU ml和 6 897μIU ml。经免疫组化分析 ,pCMV 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90 0± 19 5 6 ;pEF1α mINS在BHK细胞质中胰岛素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81 4± 18 45 ,在BHK细胞核中表达水平的灰度值为 15 5 4± 11 6 6。结论 在BHK细胞中启动子EF1α启动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活性比启动子CMV高。  相似文献   
5.
小麦丛矮病毒基因组5‘端尾随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知的弹状病毒聚合酶L蛋白分子中一段高保守的8个氨基酸顺序EGLRQKGW,合成简并的24核苷酸引物,用锚定PCR方法从小麦丛矮病毒(WRSV)基因组中扩增出包含全长5‘尾随区和部分L蛋白基因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UC19T载体上,经测序,获得全长的WRSV基因组5’尾随区顺序。  相似文献   
6.
甘肃莫高葡萄酒厂酵母种群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酿酒酵母的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对葡萄酒的化学成分和感观特性具有重要贡献,因此葡萄产区酵母菌的生态研究成为国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应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聚类分析、26S rRNA基因序列和5.8S-ITS区序列分析对甘肃莫高葡萄酒厂酵母菌群进行研究,共分离到葡萄酒相关酵母9属10个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ssatchenkia orientalis、Rhodosporidium kratochvilovae、Pichia kluyveri var. kluyveri、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Hanseniaspora uvarum、Cryptococcus magnus、Pichia fermentans、Rhodotorula mucilaginosa、Cryptococcus uzbekistanensis.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菌群分布各有不同,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出现的菌种有M.pulcherrima, H.uvarum, P. kluyveri var. kluyveri和I. orientalis.发酵初期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和Hanseniaspora uvarum为启动发酵的主要菌群,3~4d后至发酵中期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non-Saccharomyces,随后主导发酵结束.在酒厂设备表面分离到的菌种以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和Hanseniaspora uvarum为主,分别占到34%和26%,其次C. magnus占16%,I. orientalis占12%,Pichia kluyveri var. kluyveri占12%.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到的菌群R. mucilaginosa占62.5%、C.magnus占21%,S. cerevisiae和Rhodosporidium kratochvilovae分别占12.5%和4%.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2):231
Stipa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steppe is the most typical formation of desert steppe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imary plots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work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from 2010 to 2016 as well as some earlier records, we studied the Stipa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steppe across China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the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steppe distributed mainly on the Ulan Qab Plateau and western Xilin Gol Plateau. Due to the arid biotope of S.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stepp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ssemblage including height, coverage, biomass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normally lower than that of most Stipa formations in Eurasian steppe region. Moreover, 165 seed plants belonging to 85 genera and 29 families were recorded in the 80 study sites, in which rare species (occurrence frequency <20%) made up 87% of the total plants while common species and constant species could only be found occasionally. Species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exceeding 50% included S.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Convolvulus ammannii, Cleistogenes songorica, Allium tenuissimum. In addition, Hemicryptophyte and therophyte were the two dominant life forms, covering 55% and 20% of the species, respectively. As for the ecological type of water, typical xerophytes accounted for 47% of all species which is followed by super-xerophytes and meso-xerophytes. Middle Asian areal-type and east Palaeo-North areal-type were the two major floristic elements, containing 37% and 26% of the specie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life forms and dominances of the species within the community, S. tianschanica var. klemenzii steppe in China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6 association groups, 29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的重要区域,辽宁省境内目前并无此类优先区,弥补相关缺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生态系统保护、人类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划3个准则层7个指标进行计算,依次获得辽宁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指标值、准则层值和优先区识别综合值,结合辽宁省县(市)行政边界和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确定了辽宁西部和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建议地域范围。其中,辽宁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12951 km2,森林覆盖率为53.6%,包括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土保持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辽宁东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面积为20057 km2,森林覆盖率为78.9%,包括8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以水源涵养作为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上述优先区是国家和省级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也是辽宁省重要生态系统的分布区,亟待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正常人群与胃病患者口腔携带白色念珠菌菌株ITS基因型的差异情况。方法对162例普通人群和104例有不适症状就诊的胃病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的采样、培养并鉴定,对分离培养出的白色念珠菌菌株进行内含子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并建立进化树比对分析序列同源性,分析两组人群口腔携带的白色念珠菌菌株ITS基因型及其进化分支情况。结果正常人群口腔标本检测出白色念珠菌36株(36/162,22.2%),胃病患者口腔分离培养出白色念珠菌38株(38/104,36.5%),经ITS序列检测,正常人群18个菌株和胃病患者17个菌株申请Gen Bank序列注册号,两组人群携带菌株建立的进化树呈各自集中趋势。结论胃病患者口腔念珠菌携带率高于正常人口腔念珠菌携带率。正常人与胃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到ITS基因型进化关系不同的念珠菌菌株,且基因型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岛野生土著药用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表明,该区系由70科206属332种组成,呈现出热带北缘特征,物种主要集中在岛南部、中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本文还对海南岛药用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