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贝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从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芽酚(Ⅰ)、大黄素(Ⅱ)、△^7,22,25-豆甾三烯-3-醇(Ⅲ)、△^7,22,25-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α-羟基丙酬葡萄糖苷(V)、β-D-葡萄糖2→1 β-D-葡萄糖苷(Ⅵ)、胡萝卜苷(Ⅶ)、正三十一烷(Ⅷ)。化合物V~Ⅷ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技术,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1.2kb的α毒素基因,将纯化的PCR产物与载体pGEM-T连接,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经NcoI/EcoRI和BamHI/EcoRI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pXCPAl中含有α毒素全基因。随后用NcoI/EcoRI酶切质粒pXCPAl,回收α毒素基因片段,插入到事先经同样酶切处理的载体pET-28c中相应酶切位点,构建了表达质粒pETXAl,经NcoI/EcoRI和BamHI/EcoRI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表达质粒含有α毒素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重组菌株BL21(DE3)(pETXAl)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重组菌株表达的α毒素蛋白能够被α毒素单抗识别,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16.28%。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率逐年上升,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患者数量众多,学习国际上对于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帮助研究者把握炎症性肠病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研究中的研究主题、方向、热点与前沿。【方法】同时检索Web of Science (WOS)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和CNKI中收录的关于炎症性肠病和艰难梭菌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2.2r软件进行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及被引文献、期刊共被引分析,同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过数据检索和查重,最终可供分析的文献为WOS数据库1 030篇、CNKI数据库80篇。全球范围内,发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主要研究机构有Harvard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和Mayo Clinic等,高产作者有Khanna S、Shen B和Ananthakrishnan AN等,高频关键词包括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Ulcerative colitis、Clostridium difficile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和Crohn’s disease等,聚类方向有#0 Diarrhea、#1 Ulcerative colitis、#2 Probiotics、#3 Pouchitis、#4 Gut microbiota、#5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6 Depression、#7 Entamoeba histolytica、#8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9 Clostridium difficile和#10 Clindamycin。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有南方医科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高产作者有王浦、王斯淇等,高频关键词包括粪菌移植、艰难梭菌、肠道菌群、危险因素和克罗恩病等,聚类方向有#0艰难梭菌、#1益生菌、#2危险因素、#3腹泻和#4粪菌移植。【结论】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炎症性肠病和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研究进行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可知,该方向仍得到全球各医疗机构及研究者的关注,腹泻及粪菌移植这两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了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关于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顾阳  杨晟  姜卫红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8):1133-1145
产溶剂梭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通过遗传改造以优化产溶剂梭菌的发酵性能一直是溶剂制造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长期受限于该类菌并不完善的遗传操作工具,未见明显突破.近年来,随着TargeTron基因中断、大片段基因整合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其分子遗传改造已取得较大进展.文中对产溶剂梭菌的分子遗传操作工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技术在效率及全面性方面的不足.基于此,今后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梭菌基因失活技术,如建立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删除和替换;同时也应发展新的分子操作技术,如基因组多位点共编辑、多拷贝定点和随机整合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艰难梭菌感染为主的抗生素相关腹泻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态制剂的性质,以及其在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人群中应用的进展情况和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微生态制剂在治疗和预防艰难梭菌相关腹泻中的生物安全性及其优点,对深入研发、推广使用针对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微生态制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Claudins蛋白家族是组成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s)必不可少的骨架蛋白,在维持上皮和内皮细胞中的细胞极性、细胞间的粘附固定、细胞旁路的离子运输等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claudins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因此,claudins也被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标。文中就claudin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丙酮丁醇梭菌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丁醇的生产菌,受到各国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丙酮丁醇梭菌(ABE)发酵生产丁醇,由于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适用于丙酮丁醇的基因编辑工具不断发展并应用于提高菌株的发酵性能。本文对丙酮丁醇梭菌基因编辑工具和代谢工程改造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食气梭菌是一类主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二氧化碳(CO_2)和一氧化碳(CO)合成多种化学品和燃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天然的食气梭菌吸收、固定和转化一碳气体速率较慢,能量代谢效率低且高值产物种类少。近年来,随着组学、分子遗传学工具以及生化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食气梭菌的生理代谢特点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代谢工程设计、改造和发酵工艺等方面都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食气梭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能为这类重要工业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一碳气体的生物转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一种抗渗透能力强的单细胞绿藻, 甘油在其渗透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对5种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 盐藻的生长、细胞内甘油含量及甘油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NaCl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盐藻的生长; 高渗胁迫条件下甘油含量迅速增加,3-磷酸甘油磷酸酶的活性和二羟丙酮还原酶催化二羟丙酮转化为甘油的活性明显增加; 而低渗胁迫条件下的甘油含量会迅速降低, 3-磷酸甘油磷酸酶的活性丧失, 二羟丙酮还原酶催化甘油转化为二羟丙酮的活性增加。基于此实验结果, 我们对盐藻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内的甘油代谢过程与其抗渗透胁迫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丙酮丁醇梭菌硫氧还蛋白系统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使用ClosTron系统对硫氧还蛋白系统中的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trxB)进行插入失活,得到突变株,通过Southern杂交方法验证插入内含子的拷贝数;在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分批发酵,比较并分析突变株的生长特点;通过pH控制,利用限磷的连续发酵方法使丙酮丁醇梭菌稳定地在产酸期和产溶剂期生长,分析野生型菌株和突变株在稳定的产酸期和产醇期的生长和产物合成情况;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检测野生型和突变株的抗氧化压力。【结果】抗性筛选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失活的突变株,命名为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 trxB::int(29)。在分批发酵中,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的最大生长量相近,细胞在600 nm处的光吸收值(OD600)达到6.5,但是突变株在36 h的OD600达到最大,较野生型推迟12 h;在连续发酵的产酸期,野生型菌株与突变株生长变化不大,OD600分别稳定在4.6和4.4,且葡萄糖的消耗和酸产量相差不大;在产溶剂期,突变株的OD600稳定在3.5,低于野生型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