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0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13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0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20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述了基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简史,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基于当前科学认知水平的基因概念,以达到提高教师的生物学教学水平、对科学理解文献有所帮助的目的,同时对研究课题的设计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脑梗死患者中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37 例脑梗死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Fazekas量表评价核磁共振T2WI脑室旁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病变严重程度。分别比较不同程度脑室旁白质 病变、皮质下白质病变患者间各个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脑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是脑室旁 白质(OR 年龄=1.090,95%CI:0.073-0.099,P<0.05;OR 高血压=1.699,95%CI:0.242-0.818,P<0.05)和皮质下白质病变(OR 年龄 =1.074,95%CI:0.059-0.083,P<0.05;OR高血压=1.353,95%CI:0.017-0.588,P<0.05)共同的危险因素。收缩压(OR=1.008,95%CI: 0.001-0.015,P<0.05)是皮质下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年龄、高血压是脑室旁白质病变、皮质下白质病变共 同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是皮质下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1-3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胃肠外科单一手术组行D2胃癌根治术p T1-4aN1-3M0期患者63例1427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微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分期p T1-4aN1-3M0胃癌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染色,1427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15.49%(221/1427);63例胃癌患者中CK19表达阳性率39.68%(25/63);术后随访时间5.6~68.5月(平均时间43.88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28.00%;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7,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浸润胃壁深度(P0.05)有关。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并推荐再分期,再分期率39.68%(25/63)。结论:p T1-4aN1-3M0期胃癌病人,CK-19免疫组化法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enke I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内固定冠状面失衡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已确诊为Lenke II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0例,根据术前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水平、支具支持治疗、椎体融合数、内固定系统选择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进行分析评估,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结果:对术后患者评估比较,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表现为:脊柱柔韧度低、risser分级高、长时间支具佩戴、延长融合椎体范围、先进钉棒系统方案选择均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率(P0.05),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脊柱柔韧度、risser分级情况评估来判断脊柱成熟度,并在术后积极支具辅助治疗,选用钉棒固定系统并延长融合椎体节段,可明显降低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情况发生,提高远期随访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21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动脉瘤直径、手术时机及术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可能导致肺感染的因素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肺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Hunt-Hess分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因素为吸烟和Hunt-Hess分级。结论:吸烟、高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康复运动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血糖、体重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的 146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76 例及对照组7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及冠心病二级预防指 导,给予定期随访。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规律的康复运动指导。经过6 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bA1C、体重指数及 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通过为期6 个月的规律的心脏康复运动指导,其血脂、HbA1C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6个月后,试验组康复运动六月后sF 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心脏康复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脂、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 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组,60 例 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F-36 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结果:①观察组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Pearson 单因素分析, SF-36 量表综合得分在性别、职业、病程、治疗前景、内科慢性疾病数、10m 步行速度及K-L 分级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③经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程(beta=0.772,S.E.=0.689,Wald=34.027,P<0.05,OR=1.99)、治疗前景(beta=0.778,S. E.=0.542,Wald=55.638,P<0.05,OR=1.88)、内科慢性疾病数(beta=0.929,S.E.=0.301,Wald=12.382,P<0.05,OR=1.72)、10m 步行速 度(beta=0.661,S.E.=0.381,Wald=19.929,P<0.05,OR=1.69)及K-L 分级(beta=0.992,S.E.=0.526,Wald=28.371,P<0.05,OR=2.31)为影 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差于健康者,病程、治疗前景、内科慢 性疾病数、10m步行速度及K-L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序列特征。方法:利用在线软件BLAST、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2.0、Promoter SCAN、EMBOSS、CpG Island Searcher 和TF SEARCH预测人Daintain 基因启动子区域、CpG 岛分布和转录因子结 合位点。结果: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存在1 个CAAT盒。Daintain 基因可能存在6 个启动子位点,CpG岛可能位于216 bp 区 间( 23 ~ 238 bp)。评分8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251 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0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95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16个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100 分以上时,该序列存在7 个可能的转 录因子结合位点;这些结合的转录因子基本是与免疫细胞增殖或性别发生有关。结论:人Daintain 基因5''调控区的生物信息学研 究表明其转录受甲基化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为研究Daintain 基因启动子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心房颤动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房颤组,n=112例),同期选取与房颤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发生房颤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n=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等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者并发房颤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收缩压(SBP)较高,高血压比例高、服用ACEI/ARB类药物偏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P0.05)、左房内径(LAD)长(P0.05)、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提示:LAD、HbA1c、BNP、hs-CRP、尿酸是患者并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服用ACEI/ARB类药物为保护性因素。结论:LAD、HbA1c、BNP、hs-CRP、尿酸均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治、年轻、中高/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初治DLBCL病例,进行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DLBCL病例120例,中位随访28(4-106)个月,3年PFS率53.25%,OS率6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治疗方案及近期疗效、自体移植对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PFS、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轻、中高/高危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病理细胞来源、Ki-67等在本组病例中未见显著预后意义,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