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2篇 |
免费 | 1364篇 |
国内免费 | 785篇 |
专业分类
44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223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58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50篇 |
2002年 | 176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9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种群密度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动物》2017,(5)
了解珍稀动物种群的密度及其分布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础。2015年7—8月,采用样带内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耿达河流域的水鹿Rusa unicolor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监测资料,对保护区水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鹿在区内广泛分布,分布海拔为1 354~3 841 m,其中95%的痕迹点分布在海拔1 600~3 599 m;调查区域内水鹿总平均密度为(0.25±0.16)只/km~2;从皮条河上游往下至耿达河流域,水鹿的密度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水鹿活动痕迹点距居民点距离与其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居民点对水鹿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刚竹毒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应用比较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法和相关系数法,测定了刚竹毒蛾(Pana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同时用刀切法对其种群的平均拥挤度(m^*)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中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列出幼虫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6.
7.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5 m×5 m的样方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枇杷柴[Reaumuria songarica (Pall.)Maxim.]、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 (Pall.)M. Bieb.]、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Vos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 ex Schrenk)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Bunge]8个种群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关联,种群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K值、C值和CA值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胡杨、枇杷柴、盐节木、白梭梭、盐豆木和盐穗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枝柽柳种群为均匀分布,梭梭种群为随机分布,但仅枇杷柴和盐节木种群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在面积10 m×10 m的样方内,8个乔灌木种群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显示种群间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稳定共存;8个乔灌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随样方面积从5 m×5 m扩大至10 m×10 m,8个乔灌木种群m·的排序位置发生了改变,显示种间竞争能力和种内自疏能力发生变化,其中,枇杷柴、盐穗木和梭梭的总体表现较强,多枝柽柳最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面积10 m×10 m的样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吡虫啉、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结合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毗虫啉、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特征的差异:①毗虫啉是高活性的神经毒剂,扑虱灵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②吡虫啉对褐稻虱三龄若虫的浸苗活性是扑虱灵的9.3倍,对成虫和卵的杀伤作用显地高于扑虱灵。③水稻茎叶对呲虫啉的吸收传导能力略高于扑虱灵,根对毗虫啉的吸收能力显高于扑虱灵。④毗虫啉对褐稻虱天敌黑肩绿盲蝽的杀伤力大,扑虱灵安全。这两种药剂上述特征的差异性在生产上对种群控制效果表现为,呲虫啉前期的速效性要显高于扑虱灵,中期的控效作用和后期的持效作用二相当。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地狼毒种群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祁连山北坡高寒退化草地,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与点格局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小尺度上狼毒种群的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伴随狼毒分盖度的增加,狼毒植株数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幼株分布格局由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过渡,聚集强度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成株分布格局基本表现为随机分布;狼毒分盖度较低时,不同大小级狼毒种群在0~100 cm尺度上均表现为随机分布,狼毒分盖度较高时,随着种群的发育,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群的扩散阶段存在密切的关系,狼毒种群通过斑块合并、斑块吞并以及竞争作用和协同作用的相互转化实现种群的扩散.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开顶式熏气室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不同CO2 浓度对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影响 ,以期对未来大气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降雨地区的小麦 蚜虫关系发展趋势做出初步预测 .结果表明 ,随CO2 浓度升高 ,禾谷缢管蚜种群持续增长 ,但以CO2 浓度从 35 0 μl·L-1上升到 5 5 0 μl·L-1时增长最快 ;禾谷缢管蚜种群大小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 ,各CO2 浓度下均以 6 0 %土壤水分的最大 ;当CO2 浓度从 35 0 μl·L-1上升到 5 5 0 μl·L-1时 ,6 0 %土壤水分下的种群增长最快 ;当CO2 浓度从 5 5 0 μl·L-1上升到 70 0 μl·L-1时 ,6 0 %和 40 %土壤水分下的种群增长相近 ,且高于 80 %土壤水分下的增长 .据此可以认为 ,随大气CO2 浓度升高 ,禾谷缢管蚜种群会持续增长 ,从目前至下世纪中叶的时间内可能是蚜虫种群增长最快的阶段 ,特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幅度较大、小麦受害较重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