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鸟类鸣唱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鸣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鸟类行为学特征。文章通过对大杜鹃Cuculus canorus、赫氏杜鹃C.horsfieldi、红喉蜂鸟Calypte anna、纵纹腹小XiaoAthene noctua、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东方大苇莺Acrocephalus orientalis繁殖期鸣唱的频谱分析,初步总结出了鸟类鸣唱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一些特点。初步在鸟类鸣唱型、音段和音节等不同层次上总结出6种不同模式:单音节重复型,双音节重复型,单音节鸣唱型,音段序列稳定变化型,多音节序列不稳定变化型和音节音段混合序列不稳定变化型。鸣唱型模式类型的归纳总结,为鸟类物种行为多样性和鸟声复杂性与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白腰雪雀鸣声结构的复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以SAS Lab鸟类声谱分析软件对采自青藏高原黑马河、玛多与花石峡、沱沱河的白腰雪雀不同地方种群的鸣叫与鸣唱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白腰雪雀的鸣叫相对变化率随着采样量的增加由 0 5 2 2迅速降低到 0 1 2 7和 0 1 1 9,表明其鸣叫声组成中音节类型较少。同时发现其声谱图结构比较简单 ,表现出高度的音节重复并多有谐波的现象。鸣唱结构相对复杂 ,不同鸣唱音节数随鸣唱曲目的增加 ,开始有明显的增加 ,当鸣唱曲目增加到一定值时 ,不同音节数的增加趋于平缓 ,几乎保持稳定 ;野外未发现任何相同的鸣唱型 ,但在不同鸣唱型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音节共享现象。依据雷富民等 (2 0 0 3)对鸟类鸣唱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评述 ,白腰雪雀鸣唱的结构模式符合“多音节序列不稳定变化型” ,其鸣唱曲目中音节的转换形式为“序列鸣唱”。然而 ,鸣唱模式中音节类型的有限性和鸣唱型的高度多样化表明 :白腰雪雀鸣唱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鸣唱型内较丰富的音节组成 ,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不同鸣唱型间具有多变的音节序列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3.
4.
10种鸣禽控制鸣啭神经核团大小与鸣唱复杂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揭示鸣禽鸣唱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本实验先对 8个科 10种鸣禽的鸣唱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录音 ,并借助声谱软件分析了每种鸣禽的鸣唱复杂性。鸣唱语句复杂性的评价指标包括 :短语总数、每个短语中所含的平均音节数及音节种类数、所有短语的总音节数及音节种类数、最长短语的音节数及音节种类数。然后 ,测定了前脑三个鸣啭学习控制核团和一个与发声无关的视觉参考核团体积 ,分析了鸣唱语句复杂性和这些核团大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1)HVC和HVC/Rt与 7种鸣唱语句复杂性指标无关 ;RA和RA/Rt与总音节种类数相关 ;AreaX与总音节数及音节种类数相关 ;2 )HVC/RA和HVC/X比值与多个鸣唱语句复杂性指标相关。结果提示 :鸣禽鸣唱复杂性不同特征可能受不同神经控制 相似文献
5.
6.
7.
鸟鸣及其鸣唱控制系统发育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鸟类的鸣唱控制系统已成为研究神经系统与学习、行为和发育相关的一个重要模型。鸣禽鸣唱学习行为的神经基础为脊椎动物复杂习得行为的解剖学功能定位提供了一个范例。它也可为我们研究人类语言学习记忆提供借鉴,对近年来在鸟类鸣唱及其呜唱控制系统发育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9.
鸟类鸣唱曲目与复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类的鸣唱是研究性选择和动物声音通讯的良好素材,一般认为鸟类的鸣唱曲目是性选择的结果.本文综述了鸣唱曲目和鸣唱复杂性的实验和理论成果,阐述二者的相关性,曲目和复杂鸣唱产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得以进化形成的功能性原因.曲目和鸣唱的复杂性源于鸟类发声器官特定结构的复杂性和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鸣唱的表现形式同时受多种因子影响,可根据改变的生境进行适应性调节.曲目和多种鸣唱型存在的必要性还在于其功能的多样性,鸟类借助于多种鸣唱型之间的转换,传达了有利于繁殖的多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