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422篇
  2890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田绿盲蝽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于河北省廊坊市对棉田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空间分布型与其种群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于百株1.6头时呈随机分布,当小于百株1.6头时一般呈聚集分布;绿盲蝽若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绿盲蝽整个种群呈Possion分布。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棉田绿盲蝽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35/x珋)/D2。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裸鲤寄生对盲囊线虫的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盲囊线虫的三期幼虫寄生在青海湖裸鲁的体腔,以扁平的透明薄囊包被,附于肠壁和肠系膜间,其种群平均密度随突主体长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寄生虫种群在突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且其聚集强度随寄生虫的种群平均密度增加而增加。这种分布形式与其第一中间突主锯缘真剑水蚤在青海湖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鱼类宿主在生长过程中的食性分化有关。具体机制无法用数学模式描述,感染率的显著增加引起分布的聚集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4.
从福建、海南、广东与广西所设的22个采样点采获鳞盘虫属Diplectanum标本中,又有2种为新种。波茎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undulicirrosum sp.mov与叉片鳞盘虫,新种,Diplectanum furcelamellosum sp.nov.,它们均以具特殊之交接器结构而区别于本属的其它虫种。  相似文献   
5.
日本方头甲生物学、捕食效能和农药选择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是盾蚧科害虫的重要天敌。福建沙县一年4-5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平均温度24.8℃,一世代历期47.2天;27.7℃,为32.6天。捕食盾蚧科害虫9种,并具有嗜食矢尖蚧雄虫的习性。一只末龄幼虫日取食矢尖蚧雄虫20-30只。柴油乳剂,松脂合剂和氧化乐果对日本方头甲低毒。  相似文献   
6.
显著车轮虫无性繁殖过程中,其新齿环在分裂前期发生于旧齿环和辐线环之间;由细线状圆环分节以覆瓦式排列,其数目常为旧环的一倍,少数个体有增多。随着虫体发育,新环依次长出齿钩、锥体、齿棘。旧环则依齿钩、齿棘、锥体、齿钩柄的顺序消失;口沟、伸缩泡均在分裂前期分裂,各自形成两个新的口沟、伸缩泡;新辐线在子体发育初或中期才发生于新齿环外缘,总数为旧辐线的一倍。该虫无性繁殖以24小时为一周期。分裂前期需0.5—1小时;分裂期需1—3分钟。幼虫生长发育期需1.5—3小时。成虫生长成熟期需20—22小时。无论幼虫、童虫和成虫,均能感染鱼苗并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2014年10月20日是张文堂先生谢世一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卓越的地质古生物学家。为此,本刊编辑部编辑出版本期纪念文集。张文堂先生毕生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在祖国的热土上辛勤耕耘60余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西域高原,在早古生代地层、  相似文献   
8.
北带马尾松毛虫灾害发生级别的气候因子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四县马毛尾松毛虫灾害20多年的观测数据及相应27项气象资料为研究材料,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建立了15个我国北带马尾松毛虫灾害的预报模型.经回测历史符合率为60%~90%.本研究的创新在于以方差为权重客观地将三个预报指标加权平均为一个综合指标,并据此划分出灾害的3个等级,使其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虫茶是指用于制作茶叶代用品的某些昆虫的排泄物,主产于我国湖南、贵州和广西的一些山区,在当地已流传数百年之久,属于当地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尽管对昆虫粪便直接用于茶用的描述非常罕见,但在古代医学书籍中,昆虫粪便的药用记载非常普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20多年间,中国传统虫茶的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虫茶的食品安全性,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及其对某些实验动物模拟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已发现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临床治疗效果或疗效迹象。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传统虫茶的传承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关于虫茶的历史渊源,药用价值和食品安全性的科学研究概貌。时间跨度从公元992年到公元2018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梨星毛虫Illidcris pruni的龄期,了解其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测量梨星毛虫的头壳宽度与体长两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结合Dyar定律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梨星毛虫体长和头壳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5个峰,因此推断梨星毛虫为5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2.96~4.04 mm、5.27~6.27 mm、7.76~8.36 mm、9.47~10.45 mm和11.83~12.11 mm,头壳宽变幅分别为0.316~0.358 mm、0.397~0.459 mm、0.538~0.598 mm、0.687~0.735 mm和0.947~1.011 mm。头壳宽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头壳宽可作为梨星毛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体长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梨星毛虫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3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口器、上颚和下颚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