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1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群——吉林桦甸哺乳动物群。计有食虫目盔猬亚科的中华晓猬(新属、新种)Eochenus sinensis gen. et sp. nov.,桦甸齿鼩猬(新种)Tupaiodon huadianensis sp. nov.,鼩鼱科的吉林蕾鼩(新属、新种)Ernosorex jilinensis gen. et sp. nov.,灵长目始镜亚科的长白亚洲镜猴(新属、新种)Asiomomys changbaicus gen. et sp. nov.和啮齿目先松鼠科的东方争胜鼠(新属、新种)Zelomys orientalis gen. et sp. nov.和纤细争胜鼠(新种)Z. gracilis. sp, nov.等。其中Eochenus可能代表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盔猬类。Ernosorex可能是鼩鼱类具有原始特征的旁枝。桦甸哺乳动物群与北美尤因他动物群的关系较近,而与欧洲同期不同。表明当时亚洲与北美之间有直接的动物群交流。其中争胜鼠可能由北美迁来,而鼩鼱类可能从亚洲起源,然后迁往北美。桦甸动物群的时代为晚中始新世或晚始新世。当时桦甸盆地为森林沼泽湖泊景观,气候较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姬鼩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在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约740 m)采集到1只鼩鼱(标本编号为CH5)。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赉湖地区(48°37′20″N,117°53′17″E,海拔约720 m)采集2只鼩鼱(标本编号为DE7和DE12)。这些新获标本经鉴定为姬鼩鼱(Sorex minutissimus)。《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标本(080910,090920)经重新鉴定也为姬鼩鼱。利用mt DNA的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揭示,小鼩鼱聚为一支,姬鼩鼱聚为另一支,新获标本(CH5、DE7、DE12)和待厘定标本(080910、090920)都聚在姬鼩鼱一支,进一步支持形态学鉴定结果。2015年采集的姬鼩鼱为内蒙古自治区新纪录,而《小鼩鼱(食虫目:鼩鼱科)辽宁省新纪录》文中的小鼩鼱(Sorex minutus)(标本号:080910,090920)更正为辽宁省姬鼩鼱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4.
1988年对贵州省思南县不同生境区域啮齿目及食虫目动物体表革螨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室内生境革螨种类少、多样性低、优势种突出,以毒厉螨及柏氏禽刺螨为优势种;野外生境革螨种类丰富、多样性高、优势种不突出。其中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野外生境革螭群落为同一类型,以毒厉螨及土尔克历螨为优势种,低海拔平坝地带为另一类型,以鼠颚毛厉螨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鼩猬属Neotetracus是毛猬亚科Hylomyinae中一个个体小、对其知之甚少的成员。本文对其齿系(包括乳齿)和颅骨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毛猬属Hylomys及毛猬类其他近亲的齿系和颅骨形态进行了相应比较。由于现生的鼩猬属为一单型属,其惟一的种Neotetracus sinensis被一些研究者归入毛猬属,本文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比较,目的是为了弄清楚这种归并是否合理。Neohylomys hainanensis是毛猬类的另一属种,亦有学者将其归入Hylomys属。尽管这一属种的材料不多,在此同样作了比较研究。比较表明,毛猬亚科上述三属间在齿列上的几乎每一颗牙齿和某些头骨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别,研究的结果为保留Neotetracus,Neohylomys和Hylomys属的独立存在提供了证据,并根据这三个属在形态上的差异对其相互间的进化水平进行了评估。现代的毛猬亚科动物生活在亚洲东南部一个相对小的地区,总共有5属6种。地史上,特别是在中、晚中新世期间,这一亚科几乎散布整个北半球,从亚洲到欧洲和北非,从旧大陆到新大陆都有其踪迹。那时的种类也比现在的多,迄今描述的化石已有9属47种。因此,有理由认为毛猬亚科是一类孑遗动物。毛猬亚科分布地区缩小的原因还不清楚,为了探讨和认识这一有意思的课题,本文对其历史和分布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郭宪国  顾以铭 《昆虫学报》1992,35(4):405-410
1988年对贵州省思南县不同生境区域啮齿目及食虫目动物体表革螨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室内生境革螨种类少、多样性低、优势种突出,以毒厉螨及柏氏禽刺螨为优势种;野外生境革螨种类丰富、多样性高、优势种不突出.其中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丘陵地带野外生境革螭群落为同一类型,以毒厉螨及土尔克历螨为优势种,低海拔平坝地带为另一类型,以鼠颚毛厉螨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在整理采自黑龙江省横道河子地区(44°48′44″N,129°02′04″E,海拔740 m)鼩鼱属(Sorex)标本时,1号雌性标本经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细鼩鼱(Sorex gracillimus Thomas,1907),其为黑龙江省正式记录。主要特征为颅骨近圆形;吻十分狭长;上颌门齿后尖大于前尖;上颌单尖齿逐一渐小。下颌门齿向前延伸甚长,其上切缘有4个尖齿,3个深缺刻,犬齿小,是前臼齿1/2高。对其头骨指标进行测量,颅基长为13.29 mm,颅高为4.25 mm,眶间距为2.31 mm,脑颅宽为7.84 mm,上齿列长为6.23 mm。标本的1 140 bp的Cyt b全序列与已知细鼩鼱样本的相似度为96%,与中鼩鼱(S.caecutiens)和小鼩鼱(S.minutus)的相似度分别为91%和89%。  相似文献   
8.
<正>食虫动物(Insectivorous animals)是哺乳动物中的第三大类群。基于传统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成果,Wilson和Reeder(2005),将该类群划分为猬形目(Erinaceomorpha)和鼩形目(Soricomorpha),前者包括猬科(Erinaceidae)(24种),后者包括鼩鼱科(Soricidae)、鼹科(Talpidae)、  相似文献   
9.
山东早始新世五图组曾发现原始獏类,Homogalax wutunensis,最近又采到一批化石。这里仅记述其中的一种食虫类,可归入鼩形亚目的昌乐鼩(Changlelestes dissetiformis gen. et sp.nov.)。昌乐鼩与亚洲早第三纪食虫类(Ernosorex.Ictopidium和Tupaiodon)可能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将它们归入新科——Changlelestidae fam.nov.。昌乐鼩科与Plesiosoricidae和Soricidae有一些相同的进步特征,这些科与Nyctitheriidae有共同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孙悦欣 《动物学杂志》2010,45(4):171-172
在整理采自辽宁省新宾县鼩鼱属(Sorex)标本时,发现小鼩鼱(S.inutus Linnaeus,1766)为辽宁省新纪录。主要特征为上颌第二单尖齿小于第一、三单尖齿,第五单尖齿小,约为第四单尖齿的2/3高。下颌门齿向前延伸甚长,其上切缘有3个深缺刻,犬齿小,是下前臼齿2/3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