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9篇 |
免费 | 918篇 |
国内免费 | 508篇 |
专业分类
332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海桑属小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蕴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3,(2)
本文描述中国海桑属一新种:拟海桑(Sonneratia paracaseolaris Ko, E. Y. Chen et W. Y.Chen).重新发表海桑属7种检索表,并将原隶属海桑组的海南海桑S.hainanensis Ko, E. Y.Chenet W.Y.Chen改隶无瓣海桑组,因其过去被认为是花瓣的部分实为退化雄蕊. 相似文献
2.
3.
对中国真轴甲属Eucyrtus Pascoe进行了分类整理,包括2个新纪录种:E.splendens splendens (Lacordaire,1859)和E.deyrollei deyrollei Kraatz,1880,编制了真轴甲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5.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鱼池中一种裸藻水华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鱼池中一种裸藻水华的研究赵玉珩,杨红生,乔志刚,李学军(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新乡453002)STUDIESONTHE“WATERBLOOM”OFEUGLENASP.INFISHPONDS¥ZhaoYuhang,YangHongsheng,QiaoZ... 相似文献
7.
衣藻属(Chlamydomonas)是常见的淡水绿藻。在生长季节里,衣藻常在营养特别是氮、磷较丰富的坑塘中有时长成纯群,但在池水或缓流中则常与其他藻类等混生,不易采集。在非生长季很难找到它们。这给教学和科研带来许多困难。几年来,我们对衣藻的藻种保存、扩大培养进行观察试验,总结出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地区拟埃蝗属Pseudoeocllina 2新种,即拟短翅拟埃蝗Pseudoeocyllina brevipennisoides Zhang,Zheng et Yang,sp.nov.及贺兰山拟埃蝗Pseudoeocyllina helanshanensis Zheng,Zeng et Zhang,sp.nov.,附有拟埃蝗属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蓝藻水华,从超声的生物效应出发提出了新的抑藻思路。低功率高频(1.7MHz)超声高效节能地破坏藻胆体和叶绿素等蓝藻天线复合物的关键组分,或抑制其生物合成,导致光合作用受阻,从而抑制蓝藻生长。在纯顶螺旋藻对照实验中,5min超声辐照为最佳处理时间,可显著降低蓝藻浓度,并使其生长速度大大减缓。实验发现藻蓝蛋白受到的超声破坏作用尤其强烈,即高频超声对蓝藻细胞不同成分的破坏具有选择性,据此提出了高频超声量子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