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篇 |
免费 | 2227篇 |
国内免费 | 1026篇 |
专业分类
43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4篇 |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242篇 |
2021年 | 246篇 |
2020年 | 218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20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井冈山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于第三纪或更早期的树种很多。保护区内分布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有190种,其中木本植物130种,草本植物60种,它们当中有许多是以井冈山命名的特有种。井冈山的动植物自然景观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中亚热带的典型特征。井冈山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400多种,占江西全省5000多种植物的70%,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中仅维管束植物(不合苔藓、地衣、藻类等),就高达1414个种(含变 相似文献
4.
为便于本地社区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便在得益于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好地珍视、利用和保护,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联合其他环保组织提出了“神山圣湖山水自然保护倡议”(KSLCI),制作了圣地区域的手绘宣传图册,其目的在于,协助山地乡村社区更好地了解本地所面临的变化和机遇。手册以生活于冈仁波齐(Kailash)圣地的本地社区为服务对象,也可为范围更大的山地社区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举世闻名的美国“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布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运用生态系统原理维持时间最长的封闭住人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呢?对于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居住在“生物圈一号”的人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能否建造一科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使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生物圈二号”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思考。 “生物圈二号”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号)而获名的。她位于亚利桑那沃洛克镇,那里光照强烈,环境相对荒凉。“生物圈二号”建成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1.28公顷,封闭空间20.4万立方米。工程建造经费约2亿美元,运转费 相似文献
6.
《人与生物圈》2012,(Z1):22-35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瞬间,而不能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刻意营造所谓的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氛围。这不是要摒弃生态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强调不能为了艺术性变得非生态。因为生态摄影的目的是用摄影真实地展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当然,自然并不总是平和、美丽的,所以并非只有美丽的摄影才是生态提影,那些展现自然的残酷、毁灭、荒芜的摄影作品,只要真实地记录生态、只要是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都可以是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
7.
8.
青翠欲滴,花团锦簇,碧草如茵……多种多样的城市植物和高楼大厦、道路街角交相辉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别有情趣却又充满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山地风电场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省将军山风电场区为对象,调查了山地风电场不同分区及周边林地、灌丛、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理化性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FVC)和土地利用转换等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风电场建设后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和pH,但降低了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风电场内弃渣场区的土壤pH最大,风电机组区的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最小;(2)2020年研究区归一化植被指数及植被覆盖度均值较2015年均有减少,分别降低了7.04%和10.02%;(3)相较于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数据,2017年林地、灌丛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65%、3.95%和4.17%,农田及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73%和315.3%。研究表明,山地风电场建设及维护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和土壤压实等工程措施短期内会减少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积累,改变原有植物群落结构和植被覆盖,需要合理开展山地风电场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