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6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依赖性的非凋亡的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 RCD)方式,其特点是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堆积。麻醉手术后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近些年,铁死亡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发病机制中备受关注,且与神经炎症、线粒体能量代谢、自噬等致病机理密切相关。本文就铁死亡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以及在POCD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该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直接遗忘效应中认知抑制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认知抑制研究的兴起,作为测量认知抑制能力的主要方法,直接遗忘效应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直接遗忘效应的研究范式,并就直接遗忘的内在机制是"选择性复述"的作用,还是"认知抑制"的作用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还就个体抑制能力的发展进程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晓艺;王巍;顾佳音;姜广顺 《兽类学报》2024,44(2):224-236
许多动物类群在家域范围内迁移或长距离季节性迁徙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它们可以整合显著的空间线索进行目的地识别、导航,并记忆栖息地内可获得的食物种类、食物斑块的分布以及食物成熟的季节等信息,并构建空间认知地图,表现出空间记忆能力。本文全面梳理了圈养实验、自然环境下的野外实验、自然状态移动轨迹的观测和分析以及数字虚拟实验环境下探索动物空间记忆研究,归纳了上述研究中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针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多学科交叉,多场景应用以及动物空间记忆生态模型的研发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动物空间记忆的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深入探讨动物栖息地利用机制、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此外,该研究领域还可为保护濒危物种、缓解人兽冲突及增加圈养动物福利等野生动物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神经元周围基质网络(perineuronal nets,PNNs)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调节突触可塑性、稳定突触和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害等多种复杂功能.PNNs参与认知的发展过程,包括编码、巩固和更新记忆,在神经可塑性和记忆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认知功能障碍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 相似文献
7.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代谢物的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使研究AD周围代谢的特征性变化成为可能。有研究表明,血清色氨酸(tryptophan,Trp)、酪氨酸 (tyrosine,Tyr)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AD相关。本文拟进一步阐明MCI和AD中色氨酸、酪氨酸水平的特征。方法 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1,ADNI-1)队列的765位参与者,分为认知正常(cognitive normal,CN,n=207)、稳定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stabl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sMCI,n=201)、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progressiv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pMCI,n=171)和AD所致痴呆(n=186)。分析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对MCI、AD是否具有诊断价值。分析在不同诊断组中,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分别与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脑结构、脑代谢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CN组相比,sMCI、pMCI、AD组血清色氨酸水平偏低。pMCI组、AD组血清酪氨酸水平显著低于CN组。血清色氨酸对pMCI、AD有诊断价值。血清酪氨酸仅对AD有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色氨酸、酪氨酸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色氨酸、酪氨酸的检测可以为AD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血清色氨酸、酪氨酸与AD核心标志物、认知功能、脑结构、脑代谢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故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可能不是AD较好的外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目前,学校德育不同程度上都有“犬而空。之嫌,缺少具体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显然,这样的教育也只能是生硬的说教,没有实效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相似文献
9.
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意识与性道德冲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中一年级学生性意识与性道德冲突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00名高一学生.结果:①高一学生性意识的发展和性道德冲突显著正相关;其中性体验与性道德冲突正相关显著;②高一学生性意识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男、女生在性认知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道德冲突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高一学生的性意识与其性道德冲突显著正相关,他们在性认知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婴幼儿期难治性癫痫———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 IS)听觉诱发脑电细貌混沌特性的研究,探讨与IS相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是分别记录IS组及正常对照组对象的听觉诱发脑电,经Mexihat连续小波变换后,分别计算信号各尺度小波分量的相关维数。结果表明I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各小波分量相关维数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小波的第3尺度分量上(频带范围是32~64 Hz,主要为γ频带范围),在这个尺度上正常组相关维数明显低于IS组(P<0.05)。相关维数的降低意味着大脑活动自由度的减少,表明大脑的各单元耦合加强。因为正常组脑干内信息传递通道完好,使得大脑各个单元之间的信息耦合较强; IS组则由于脑干功能的异常,存在神经信息传递障碍,进而影响到脑干及其与大脑各个局部之间的信息耦合。小波第3尺度处于较高频率范围(γ频带范围),而在大脑皮层上的基频信号与听觉调频信号经加工后所产生的神经信号正在这一频率范围,且这一信号与大脑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因此,IS患者γ频带细貌信号的相关维数高于正常值,能够解释IS认知功能发生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