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大中型供水水库的水质现状并探讨了浮游生物对营养水平的响应。总氮、总磷、透明度和叶绿素a分别为0.15~7.15mg/L、0.003~0.387mg/L、0.4~6.3m和0.6~32.3ug/L。总氮、总磷、透明度均与叶绿素a呈较高的相关性。根据这4个因子的综合加权营养状态指数为23.7~55.1,季节差异不大,大多数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金藻在中-富及富营养型水库中没有分布,而蓝藻、绿藻、硅藻和甲藻在调查水库中均有比较广的营养生态位,但它们的密度及相对优势度在各营养型水库中有一定的差异。高营养水平水库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营养水平较低的水库浮游植物以硅藻-甲藻、硅藻-绿藻或金藻-硅藻为主;营养水平较高的水库以蓝藻-硅藻或蓝藻-绿藻为主,并有较高的裸藻密度。浮游动物基本上以桡足类为优势种群,但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库中,哲水蚤种类比低营养型水库中少。枝角类优势种类在各营养型水库差别不大。轮虫对水体营养水平的响应相对比较显著。低营养水平水库的轮虫以广营养型、中营养型或寡中营养型种类为主,种类数目比较少;富营养和中-富营养型水库的轮虫以喜在中营养到富营养条件下生长的种类为主,且轮虫种类数目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千岛湖水体的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进行了为期2年的逐月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叶绿素a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对各监测点位的营养状态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湖区各监测点叶绿素a含量时空差异较大,新安江来水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较大.在5~30mg·m^-3之间,湖区内部监测点叶绿素a含量基本在5mg·m^-3以下,春季和秋季含量高于冬季和夏季含量.东南出水湖区大坝、密山和姥山点位的TSI<37。属贫营养型。其余湖区的TSI<53,为中营养型,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调查一致.湖区内部各监测点位的叶绿素a与理化因子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监测点位。对藻类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各有不同,但水温、总磷表现为正相关,透明度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综合模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 ,即确定水体的状态属性 ,实际上是一个将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多变量的综合决策过程 ,因此 ,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应以综合评价为主 .在综述国内外若干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指出营养状态指数 (TSI)法应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主要方法 ,因其可对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连续的数值化分级 ,从而为富营养化机理的定量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采用层次分析 (AHP)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分配 ,构建一综合评价模型 :TSI =W (Chla)×TSI(Chla) +W (Sd)×TSI(Sd) +W (TP)×TSI(TP)或TSIM=W (Chla)×TSIM(Chla) +W (Sd)×TSIM(Sd) +W (TP)×TSIM(TP) .此外 ,文中简要讨论了综合评价与其他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的关系 . 相似文献
4.
飞来峡水库蓄水初期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新建河流型水库—飞来峡水库在蓄水初期的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特征。结果表明:水库处于营养累积高峰期,已开始回落,但流域上游大量含磷废水使水库中磷含量继续上升,目前属于中营养型。共记录到浮游植物29种(属),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种类较多,其中丰水期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枯水期是硅藻占优势,除大坝附近外,浮游植物两个季节密度变化不大,为0.39×106cells·L-1。浮游动物53种(属),其中包括僧帽溞和透明薄皮溞两种嗜寒性种类,丰度为52ind.·L-1,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数量以轮虫和无节幼体为多。 相似文献
5.
6.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安徽省芜湖市境内5个湖泊中轮虫的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了调查,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评价了各湖泊的营养水平,分析了其中的轮虫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其与TLIC之间的关系。经鉴定,5个湖泊中共采集到轮虫79种,隶属18科31属;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出现的轮虫种类数有明显的差异(P<0.01)。除龙窝湖外,其余4个湖泊中的轮虫种类数与TLIC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4,P<0.05)。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显著地提高了轮虫总密度和第一优势种的优势度,降低了轮虫群落的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营养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3月-2006年5月,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选择4个监测点进行了7次采样,获取了表层浮游植物和水质理化指标数据,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营养状态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了水源区的营养状态.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区浮游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性;浮游植物共有8门67属161种(含变种),硅藻占39%,污染指示种21属24种(含变种),β-中营养型占污染指示种的38%;在检出的浮游植物中未发现水体重污染指示种;水源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00425 mg·m-3,营养状态指数为0.0001;除总氮外,其他理化检测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综合评价水源区处于中营养状态.本研究可为中线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及库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 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 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 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51.49%—67.80%, 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2176—0.2745之间, 并随着世代的增加, 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有7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 结合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 证实“全红”瓯江彩鲤4个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即任意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较大的水平(Gst均为0.1588—0.2766)。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