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0篇 |
免费 | 766篇 |
国内免费 | 396篇 |
专业分类
32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75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人PSP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S)在昆早细胞Tn-5B1-4中高效表达了人persephin(PSP),SDS-PAGE分析表达量占细胞可深性蛋白质的20%左右,表达产物经Ni^2+-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达85%以上。活性研究表明,昆早细胞表达的PSP蛋白能显著促进脊髓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6.
7.
低潮干出状态下石莼的光合作用特性(简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低潮时(即干出状态下)汕头广澳湾潮间带海藻石莼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有随水分损失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SⅡ光化学效率、表观量子产额、光饱和点、以及表观羧化效率都随水分损失增加而下降;而光补偿点、CO2补偿点则随水分损失增加而增高,低潮时的干出状态下空气中CO2浓度限制石莼的光合作用,如果大气CO2浓度升高,则会促进其暴露于空气中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伟文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2,(2):5-8
化学法以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在分析化学法的一般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引进氨基酸营养当量和营养当量数的概念,并提出一个称为“整齐性指数”的新化学指数。使化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理论化,并使化学指数在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上更加精确可靠;本文同时还揭示了化学法中常用的化学分指标能较理想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内在原因,通过实例分析,本文还证实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存在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落叶松光合作用对外界供氮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采用砂培方法在温室内设置了4种供氮浓度(1、4、8mmol/L和16mmol/L),对生长在不同供氮水平下落叶松(Larixgmelinii)1年生幼苗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一些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供氮水平的提高,落叶松幼苗针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类胡罗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TSP)含量和光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均显著增加,同时伴随着叶磷含量和胞间与外界CO2浓度之比(Ci/Ca)的降低。然而,当供氮水平超过8mmol/L增至16mmol/L时,TSP含量及Pmax不再增加,反而略有下降。供氮不足显著降低了幼苗针叶光系统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量子效率(ΦPS)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却增加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增加供氮可使Fv/Fm和ΦPS回升,同时qP升高,NPQ下降,但当供氮水平超过8mmol/L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幅度较小。结果表明,增加供氮可显著提高落叶松幼苗的光合能力,增加光系统天线色素捕获的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减缓光抑制。然而,16mmol/L已经超过落叶松幼苗最适的供氮水平,过量供氮引起的负面效应可能主要与过低的叶磷含量导致的营养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患者血浆中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可以释放DNA进入患者的血浆/血清中,并可作为无创伤性诊断肿瘤的标记物。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结合亚硫酸盐测序法对151例宫颈癌患者血浆和对应的30例组织中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并与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的鳞状上皮癌抗原(SCC)相比较,发现此方法的灵敏度为40.39%,特异性为100%,正确性为49.72%,血浆和组织的符合率为76.67%。宫颈炎、子宫肌瘤和正常人的血浆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状态的存在。随着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E-钙黏着蛋白基因甲基化的检出率也在逐渐增加,与SCC结果相比,MS-PCR方法在早期和恶性度高的宫颈癌中的诊断效果良好。使用E-钙黏着蛋白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以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无创伤性早期诊断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