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187篇
  1025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地形复杂,高山、高原与盆地相间,冰山、草原、荒漠、戈壁各种生态类型皆有。天山山脉横穿中部,北为准噶尔盆地,南为塔里木盆地,北、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南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与阿尔金山。  相似文献   
2.
达里诺尔(诺尔,蒙古语即湖,人们也习惯称达里湖。)意为“像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达里湖周长百余公里,还有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两个姊妹湖,通过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耗来河像引线一样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形成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总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最深13米。浩瀚的达里湖既是鸟类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是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南沿海候鸟迁徙的重要歇脚地。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1997年被国家列为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人与生物圈》2011,(3):90-91
内蒙古达赉湖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总面积7400平方公里,以保护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为主。2002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山海关→沈阳→长春→哈尔滨→呼伦贝尔→达赉湖。地方特产:本地种牛羊肉、鲤鱼、白鱼、秀丽白虾。  相似文献   
4.
东北羊草草原的耐盐碱植物主要有10种,分别属于藜科、禾本科和菊科,其生态分布与土壤中的pH值和电导率有密切关系。在10种耐盐碱植物中,碱蓬、刺沙蓬、角碱蓬、翅碱蓬、碱蒿和碱地肤具有较大的细胞膜透性和对Na+、K+的富集能力,是重要的耐盐碱植物,在治理退化草原的过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物种的消亡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它们曾在地球上留下过自己的痕迹,也有过无法替代的价值。却很少有人在过程中就去记录和报道这种消亡,来提醒人们不要再让更多的物种在不经意中丢失。地球已经禁不起这样的丢失了。草原上蒙古马急剧消减的状况,使我们决定做一次这样的尝试,深入草原把导致蒙古马消减的方方面面原因展现出来,看看人们能为挽救蒙古马做些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路走来.我们很少见到马群,车窗外偶尔只是几匹在草原上游荡的马.老照片上那种万马奔腾的景象.也许已经成了传说,莫非这次旅程真的成了一次对蒙古马的祭奠和追忆?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 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土壤酶活性作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因素, 是反映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但是关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草地类型间酶活性的差异研究还很少。因此, 该研究在藏北高寒草地选择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5种草地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调查和采样, 测定了涉及碳(C)、氮(N)和磷(P)循环的14种酶的活性, 并建立了高寒草地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C循环酶(蔗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和P循环酶(碱性磷酸酶)在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活性差异明显, N循环酶中仅芳香氨基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两种酶在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活性差异明显。同时, C、N和P循环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其中, 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和α-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正相关, 多酚氧化酶与亚硝酸还原酶和β-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在测定的19个环境指标中,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土壤N和P含量计量比、革兰氏阳性菌数量、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全氮含量、真菌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且SOM含量的影响最大(解释量为11.9%)。综上所述, 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C循环酶、P循环酶和两种N循环酶(芳香氨基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显著, SOM含量、微生物数量和N含量等是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研究对揭示植物对生境变化的响应及植被演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χ2检验和AC关联系数对科尔沁沙地22个不同面积的流动沙丘区和固定沙丘区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和|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略大于流动沙丘区,当丘间低地面积>0.5hm2时,|AC|≤0.3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小于流动沙丘区,|AC|≥0.7的种对数占所有种对数的百分比显著大于流动沙丘区;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未引起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当面积>0.5hm2时,沙丘固定导致丘间低地植物种间关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连续13年的地上生物量资料对基于遥感信息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验证的基础上,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1982~2002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的时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1) 1982~2002年21年间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平均年NPP为290.23 g C·m–2·a–1, 变化范围为 145.80~502.84 g C·m–2·a–1; 2)内蒙古典型草原NPP呈增加趋势, 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其中1982~1999年的18年间NPP呈现非常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 NPP增加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生长旺季生长本身增强所致; 3)内蒙古典型草原NPP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年降水量显著影响NPP的变异, 而NPP与年均温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