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1523篇
  2025年   1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络新妇亚科曾归入园蛛科,后改为属于肖蛸科,目前又升格为科级阶元。为对络新妇亚科的分类地位作进一步研究,测定了9种蜘蛛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另外还从GenBank检索到17种蜘蛛的12SrRNA基因的的相应序列。基于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络新妇亚科即不属于园蛛科、也不属于肖蛸科,而是与肖蛸科或园蛛科均无直接关联的独立支系,这个结果证实了将络新妇亚科升格为科级阶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记述我国距水虻属Allognosta 4新种,基黑距水虻A.basinigra sp.nov.,彩旗距水虻A.caiqiana sp.nov.,大龙潭距水虻A.dalongtana sp.nov.,梁氏距水虻A.lia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腹茧蜂亚科一新属记述(膜翅目:茧蜂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按Mason(1981)的分类系统记述了分布于湖南长沙和广西鹿寨县小腹茧蜂亚科 1新属 1新种 ,即拟麦蛾茧蜂属Pseudovenanidesgen .nov .和湖南拟麦蛾茧蜂Pseudovenanideshunanussp .nov .,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张智英  李玉  张亮 《昆虫知识》2006,43(2):196-199
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有12种蚂蚁帮助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种子扩散。科学有效地监测蚂蚁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分析蚂蚁种群动态与舞草种群扩散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陷阱诱捕法,用糖、鱼、肉、舞草种子做诱饵,并与不含诱饵的水(对照)及含3%甲醛的水溶液进行诱集蚂蚁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对不同诱饵的趋性及反应强度有明显差异。用糖、鱼、肉做诱饵与其它3种诱集方法相比,所诱集到的样地搬运和不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种类和数量要多。邻巨首蚁Pheidologeton affinisJerdon对糖和鱼有极强趋性,并影响诱集其他搬运舞草种子的。除邻巨首蚁外,通用的含3%甲醛溶液的诱集方法不影响诱集其他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同时还能防止蚂蚁腐烂。搬运舞草种子的主要蚂蚁——伊大头蚁Pheidole yeensisForel对糖、鱼和肉均有趋性,对舞草种子也有一定的趋性。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在雨天的随机觅食活动很少,只有在食物的引诱下才出巢采食。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糖、鱼做诱饵不能完全反映搬运舞草种子的蚂蚁数量,而通用的含3%甲醛的水溶液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但诱集试验应避开雨天进行。  相似文献   
5.
rDNA片段的序列分析在苦苣苔亚科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测定了苦苣苔亚科4族、5属、5种植物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及5.8srRNA基因的3′端序列。这几种苦苣苔亚科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34~258 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18~246bp。Whytockia bijieensis的ITS-1(258bP)和ITS-2(218 bp)在长度、序列及GC含量上均与其它几个种有较大差异,其代表的尖舌苣苔族可能很早就自苦苣苔亚科的祖先沿单独的一个分支演化。以w.bijieensis作为功能性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分析仅得到一个最简约树。在简约树上,Cyrtandra umbelliferm、Briggsia longipes和Anna mollifolia形成一个单系群,bootstrap分析对该分支的支持强度达97%,Chirita crasslfolia位于该分支的基部。由于系统树上Cyrtandra umbellifera代表的浆果苣苔族和Anna mollifolid代表的芒毛苣苔族均起源于长蒴苣苔族,结合这3个族在形态上存在过渡系列,建议将浆果苣苔族和芒毛苣苔族均并入长蒴苣苔族。  相似文献   
6.
王江  方盛国 《兽类学报》2005,25(2):105-114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7.
张忠信 《病毒学报》2012,(5):595-599
正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于2012年发表了最新的病毒分类第九次报告[1]。在这个长达1327页的报告中,将目前ICTV所承认的2284种病毒和类病毒归入349个属、19个亚科、87个科和6个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滇西地区竹亚科一珍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麻竹 马厄(傈僳语)、阿玉尺(怒语)、鸟(泸水 景颇语)新种 图1 Cephalostachyum scandens Hsueh et Hui,sp.nov. Species a congeneris culmis scandentibus,ramo uno culmo simili;internodiis usque ad120 cm longis,valde scabris,laminis vaginarum erectis,ad bases cum vaginis culmorumjunctis inarticulatis differt.Capitulis similis C.pallido Munro,quod differt aristis glumarumet lemmarum manifestioribus itaque spiculis apice aristatis,nervillis palearum transversis evi-dentibus,stigmatibus saepe 2,ovariis longe ovoideis.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西藏夜蛾科标本的研究发现委夜蛾属2新种,墨脱委夜蛾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和汉密委夜蛾Athetis hanmiensis sp.nov.。文中提供西藏地区委夜蛾属的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特征图及新种的详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标本室。墨脱委夜蛾,新种Athetis motuoensis sp.nov.(图1,3,5,7)本种外部形态上与条委夜蛾相似,仅前翅基部、内横线区、外横线区、外缘区和中横线暗褐色。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宽短;抱器端窄而圆;抱器背延伸发达,超过抱器腹缘,末端较细;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4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脊部短而宽,中部平滑,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略呈V形;阳茎逐渐弯曲,在末端着生有硬化的齿,龙骨稍硬化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5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墨脱,海拔2100m,2005-08-24~26,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2。副模:5♂♂,3♀♀,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1。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汉密委夜蛾,新种Athetis hanmiensis sp.nov.(图2,4,6,8)本种外部形态上与A.suffusa(Yoshimoto,1994)相似,仅前翅红褐色明显。主要区别于外生殖器上:爪形突相对大一些;抱器端宽而平直;抱器背延伸发达,末端较细,在抱器腹缘末端伸出;抱器内突在距抱握器基部3/5处出发,可达抱握器顶端;阳茎轭片较大,脊部长而宽,中下端部宽圆;囊形突较窄,呈明显的V形;阳茎逐渐变细,龙骨硬化重且细而长;阳茎端膜基囊中等大小,具有1个小角状突,在角状突带的起始部位着生有6个长而粗大的角状突。正模雄性,西藏汉密,海拔2000m,2005-08-19~23,黄灏、周达康、唐亮采,玻片编号HHL-1017。副模:4♂♂,6♀♀,其它采集资料同正模,雌性玻片编号HHL-1016。词源:以新种模式产地命名。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禾本科虎尾草亚科的分类历史。考察虎尾草亚科属上阶元的变化过程,概括不同时期该亚科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及分类原则,对3种研究方法的不足进行评价。自1990年《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出版以来,对中国虎尾草亚科植物属种水平的系统变化进行了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虎尾草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指出了虎尾草亚科没有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