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4年12月,我科对9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积极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观察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周到细致的护理,98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平均4.0天痊愈出院,随访护理满意率94.5%。结论:术前加强各项准备,突出心理护理;术后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有助于病人术后的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到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例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5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恢复较好.经脐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3±0.82,与传统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73±0.96)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也无差异(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经脐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3.
4.
戈舍瑞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戈舍瑞林(Goserelin)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EMT患者分成二组:Goserelin治疗组(n=48),腹腔镜手术前,患者每4周皮下注射Goserelin(3.6 mg,3 months);未用药组(对照组)40例,腹腔镜手术未用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3~9months,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术中一般情况及术后治疗的有效率、复发率.结果:Goserelin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7%)较对照组高(78.9%)(P<0.05),Goserelin治疗组9个月复发率(10.6%)低于对照组(28.9%)(P<0.05).结论:Goserelin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EMT,腹腔镜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药物手术结合治疗具有有效卒高、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肾囊肿切除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飞速发展和提倡微创技术的当今社会.腹腔镜手术代表了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腹腔镜治疗肾囊肿是最佳的术式之一。它具有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等优点。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8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行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88例95侧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16min,住院时间平均5.1天,其中1例发生尿漏经治疗后治愈,无腹腔感染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技术,通过周密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LSH)和开腹次全子宫切除(TASH)对机体应激影响,选用以随机方式分为开腹次全子宫切除组(A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组(B组)。取术前24h、术后24h和术后72h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中皮质醇(Cor)、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TSH)水平的变化。开腹组内皮质醇水平于术后24h则高于术前(P=0.016),而腹腔镜组升高不显著(P=0.0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24h,两组病人FT3浓度下降,此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术后72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后24h开腹手术组FT4浓度低于同时点腹腔镜手术组FT4浓度(P=0.040)。术后72h两组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pA=0.412,pB=0.5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TSH的比较: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比较术后24h均下降,术后72h又有所上升,但各时点变化均不显著(P〉0.05),且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比开腹次全子宫切除对机体的应激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7例,其中后腹腔镜手术26例(A组),传统的开放手术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98.2±28.5)ml、术后(33.6±12.4)h肠功能恢复、(43.5±12.5)h下床活动、应用止痛药(1.5±0.5)d、静脉应用抗生素(3.5±1.1)d、术后住院天数(6.5±1.5)d、(20.0±8.5)d恢复正常工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两组平均随访(36.6±16.0)、(38.0±16.7)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皮质醇及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各14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40min(T2)和术后10min(T3)四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和儿茶酚胺(CA)浓度,并观察P旷c02、SP02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T0相比,A组T1时MAP、HR显著下降(P〈0.05),B组T1、T2时MAP、HR、COR和CA明显升高(P〈0.05),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相比,C组各时点MAP、HR、COR和CA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有效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例明确病因的迟发性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最初2例患者行开腹手术1例术中证实胆囊床迷走胆管漏,缝合漏口,腹腔冲洗引流,1例证实肝总管侧壁漏,行肝总管侧壁修补+T管引流术,另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治愈.随访1-13年疗效满意.结论:LC术后近期患者腹痛应考虑迟发性胆漏的可能,ERCP+ENBD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