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3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标本的收藏中心,同时也以鲜明的区域性标本收藏闻名于世,如直立人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 相似文献
2.
位于西直门外的中国古动物馆是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包括科普教育娱乐一体的综合性博士馆,自开馆以来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现在为了更加丰富化石爱好及游客的参观内容和了解古生物化石的知识,在十一来临之际,中国古动物馆之古脊椎动物馆一层西侧新添特展: 相似文献
3.
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病毒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次系统介绍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病毒学的专著<低等脊椎动物病毒学>于1989年问世[1],是目前尚处在萌芽期的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病毒生态学的基础文献之一.可将生态学分为以个体和群体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宏观生态学、以(单)细胞为中心同其环境关系的微生态学、及以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分子为中心同其分子环境关系的分子生态学[2]等3个层次.水生低等脊椎动物病毒生态学旨在阐明病毒与宿主及水环境之间的各种作用及其机理,探讨病毒与宿主在水体环境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理平衡态与病理失调的机制,以因势利导,寻求维持宿主生理平衡、防止病理失调及保护水体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谈中国近代科学史,不能不提到一位特殊的人物——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神父。已故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1917~2008)在2003年纪念德日进来华工作80周年的题为《东西科学文化碰撞的火花》一文中称赞道:"和他同属天主教耶稣会的前辈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人那样,是一个联接东西方的黄土-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与众不同的是,德日进的科学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可以说是历史上 相似文献
5.
6.
7.
8.
9.
3月26日,Nature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曲靖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一件近乎完整的硬骨鱼标本,发现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领导的早期脊椎动物课题组将其命名为“梦幻鬼鱼”。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古老、保存完整的硬骨鱼及有颌脊推动物化石。也是志留纪唯一保存完不足的有颌类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