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67篇
  736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期间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担孢子释放期左右,培养物中有CMC酶活性高峰出现,酶峰期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300天期间,培养物不能形成子实体,在相应于子实体生长期间(以有子实体生长的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无明显酶峰出现,酶活力为0—2u左右。由此可见,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和胞外CMC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秦岭一直是阻碍秦楚往来、隔离川陕交通的一道天然屏障。至于修筑一条"终南捷径"的梦想在民间具体流传了多少代,至今已经无法考证。所谓的捷径,莫过于凿穿巍峨的秦岭而形成的平直通途。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建设这条捷径的愿望日益迫切,而且方案也更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人与生物圈》2011,(3):100-101
陕西佛坪佛坪生物圈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中段南坡的佛坪县,总面积350平方公里,以保护大熊猫、羚牛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京昆高速→汉中→佛坪。地方特产:核桃、猕猴桃、山茱萸、蕨菜。旅游资源:佛坪生物圈保护区内山势巍峨险峻,最高峰鲁班寨海拔2904米,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  相似文献   
4.
秦岭及陕北黄土辽东栎林群落物种移样性特性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1):124-131
应用5种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及4种物种-多度分布模型对秦岭和黄土区辽东栎林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木本植物种-多度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辽东栎林无论是群落物种多性还是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黄土区辽东栎林。秦岭辽东栎林木栖植物种-多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而黄土区辽东栎林则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分布区气候差异是造成两类辽东栎林物种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物种-多度分布分析物种多样性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吴征镒1983年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基础上,依据秦岭山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结合植被优势种及区系特有种和特征种的分布情况,按照发生学原则,将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划分为两大植物地区,五个植物亚地区,七个植物省,并对每个植物省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秦岭是我国植物区系南北分异的一条主要界限。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采自新疆西北部的察布查尔县的沙地泛蜥Ablepharus deserti Strauch,1868,是在中国的首次记录,同时泛蜥属Ablepharus Fitzinger,1823也是我国的新纪录属.该种与原记录分布在我国伊宁市的阿赖山裂睑蜥的主要区别是:1)环体中段背鳞少于22枚;2)成体背部一色或具暗色纵纹.标本收藏在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利用筛选到的24条SCoT引物,分析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和野生种群6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秦岭石蝴蝶的濒危机制和制定种群保护与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60份秦岭石蝴蝶供试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5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31,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30 5,Shannon指数平均为0.370 3,表明供试材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2)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群60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55 1~0.970 5,平均相似系数0.963 4,进一步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极高,遗传背景较为狭窄。(3)秦岭石蝴蝶种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8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内部。综合分析表明,秦岭石蝴蝶各种群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这可能是秦岭石蝴蝶适应环境能力差,从而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甲烷氧化能力.填埋覆土甲烷氧化菌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覆土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甲烷氧化机理及动力学机制、甲烷与微量填埋气体的共氧化机制以及影响甲烷氧化的环境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华北丽斑麻蜥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罗来高  屈彦福  计翔 《动物学报》2006,52(2):256-262
作者研究山西阳泉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成体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食物同化和疾跑速的热依赖性。选择体温、临界低温和临界高温无显著的两性差异,分别为36·0℃、1·0℃和44·9℃。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温显著影响食物通过时间、日摄食量、日粪尿排量、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食物通过时间在26 -34℃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缩短,在更高的体温下则延长。蜥蜴在30、32、34和36℃体温下明显摄入较多的食物、排出明显较多的粪尿。34℃和36℃下的表观消化系数和同化效率大于其它更低或更高温度下的对应数值,但这两个变量未因体温变化而呈现清晰的规律性变化。疾跑速在18 -36℃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38℃体温下则减缓。36℃或附近体温最适合疾跑速。疾跑速最适体温接近蜥蜴的选择体温,表明蜥蜴疾跑速的最适温度可能与其选择体温密切相关[动物学报52 (2) : 256 -262 , 2006]。  相似文献   
10.
丽斑麻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