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1516篇
  国内免费   949篇
  3477篇
  2025年   50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0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追施氮肥当年与翌年对桉树生长及各部位氮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追施氮肥当年与翌年对桉树各部位生物量和氮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翌年桉树生物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当年,说明氮肥对于提高桉树生物量具有一定累积作用,追肥的增产效果明显;追施氮肥也使全树氮贮量在2007年与2008年分别提高30.2%和73.5%;与2007年相比,2008年对照处理桉树生物量增加35.9%,追施氮肥处理生物量提高1倍以上,而对照处理树木体内氮贮量降低13.1%,追氮处理提高15.7%;这主要是由于3龄桉树树叶生物量的明显降低,对照与追施氮肥处理树叶中氮贮量分别降低46.5%和36.9%,其也是桉树中氮贮量降低最显著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与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3.3%);寒冷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8.59%(可信限为43.5~53.5%)。在实验中,应用肝浆(含B族维生素),在早期喂给仔鳗治疗有效(u=2.17>1.96,p<0.05);含抗生素食物喂给无显著性效果。应用由鳗鲡成鱼和黑斑泥鳅体内分离的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和非O-I群弧菌,喂给仔鳗进行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readjutment of intestinal microecosystem),对提高仔鳗生理功能适应性和降低生态失调死亡率有满意效果(u=2.84>2.58,p<0.01)。  相似文献   
3.
青钱柳天然群体种子性状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钱柳分布区内的9个天然群体种子为试材,对种子千粒重、体积、直径、厚度和径厚比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青钱柳种子千粒重、体积、直径及厚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种子径厚比仅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青钱柳种子性状在2个层次上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各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为20.54%,即群体间的变异远低于群体内的变异(79.46%).种子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程度存在差别,且受年均气温的影响最大.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青钱柳群体可以划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对土壤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城海滨湿地不同植被带下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盐沼植物对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城海滨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介于1.71~7.92 g·kg-1和0.17~0.36 g·kg-1之间,变幅较大,不同植被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各植被带表层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均高于光滩.垂直方向上,各植被带土壤中有机碳、全氮的分布均呈自表向下逐渐降低的趋势,15 cm以下其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土壤有机碳与全氮、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但全氮与碳氮比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碳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发艳  孙辉  林波  刘庆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581-2587
对川西亚高山云杉原始林及其皆伐迹地上云杉人工林不同演替阶段(22、47和65年)表层(0~30 cm)土壤碳储量及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10、10~20和20~30 cm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TOC)储量分别由22年生云杉人工林的9587、7908和71.55 t·hm-2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56.12、34.75和31.06 t·hm-2,且47和65年生云杉人工林各层土壤TOC储量小于原始林(88.08、71.16和64.81 t·hm-2);各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分别由原始林的3589、26.91和26.00 g·kg-1 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20.25、14.50和12.36 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由原始林的524.44、273.26和257.97 mg·kg-1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 312.41、186.95和152.18 mg·kg-1,颗粒态有机碳(POC)含量由原始林的40.23、27.10和19.55 g·kg-1减少到65年生云杉人工林的12.33、7.31和5.32 g·kg-1.川西亚高山云杉原始林在转变为人工林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一直处于净消耗状态.  相似文献   
6.
葎草雌雄植株开花物候和花器官对干旱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蓓草(Humulusscandens)为实验材料,在控制土壤水分的条件下探究干旱对雌雄异株植物开花物候和花器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将导致蓰草雌雄种群花期提前.花期持续时间延长,雌花将比雄花提早开放;干旱胁迫下雄花的花序轴长、花序轴直径和花药粒径长均分别显著减小24.81%。29.07%和5.14%(P〈0.001,P=0.003,P=0.024),花粉活力和花粉含量显著下降:干旱胁迫导致雌花的花序轴长、柱头长度和花序的平均花数量显著增大9.78%,70.62%和57.04%(P=0.039.P〈0.001.P〈0.001);干旱胁迫下种子粒径长、种子粒径宽、种子单粒重和种子千粒重分别显著下降12.12%、12.59%、43.43%和15.38%(显著度水平均为P〈0.001);干旱胁迫下雌雄植株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02,P=0.020),且雌株的生殖投入在干旱胁迫下显著高于雄株(P=0.049)。研究结果表明了蓰草雌雄植株开花物候及花器官对干旱的响应明显不同。与雄株相比.雌株在干旱胁迫下增加了生物量向生殖器官的分配,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胁迫对其繁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11):1712-1712
<正>养殖水体氮素污染问题是目前困扰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生物脱氮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水体脱氮技术,其效果的优劣与所采用菌株的特性密切相关。传统反硝化细菌仅能在厌氧及低氧条件下发挥脱氮作用,与养殖水体的高溶氧环境矛盾,而好氧反硝化细菌则可在高溶氧环境中发挥脱氮作用,显著提高生物脱氮技术在养殖水体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养殖水体的绿色、零污染脱氮。因而,对好氧反硝化细菌开展高效选育方法的研究,找到可适应养殖水体水环境的微生物菌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组织水平上已经描述了许多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但对其发育过程的调控仍然知道得很少.利用CSEM-EDX微量分析技术,定点测量慈姑叶柄通气组织不唰发育时期的细胞壁矿质元素的组成.这些元素除了C,O以外,还包括Mg,Ca,Cu,Zn,P等必需的矿质元素.结果发现,在叶柄发育的早期,通气组织细胞壁的K和Cl含量很高,分别高达36%和4.3%细胞壁干重.Mg的含量在第二阶段最高,达到细胞壁干重的0.86%.只有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监测到Cu和Zn元素,最高含量分别为2.5%和1.5%细胞干重.仅在第四和第五阶段才能检测到Ca,其最高含量为1.3%细胞壁干重.通气组织横膈膜细胞和圆柱体腔壁细胞的元素构成变化有相似的趋势,说明这种变化与组织的发育阶段关系密切.细胞壁的一些元素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其中K和Cl及Cu和Zn之间成较高的正相关.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壁的元素含量呈现动态变化,说明细胞壁(质外体物质)的元素构成有很大的变动范围.早期的通气组织细胞壁大量积累K和Cl,暗示早期的气体空间充满液体(组织液);Mg可能参与细胞伸展的调控;伸展中细胞的细胞壁积累高浓度的Cu和zn,并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而Ca的出现使细胞比硬度增加,将终止细胞伸展.Cu和Zn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呈高度的直线关系,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呈现定量关系,推测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或者类似的转运和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镉、铅、铜和锌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和乙酸对污泥中Cd、Pb、Cu和Zn等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和酸浓度的增加,污泥中重金属(Cu除外)的去除率也相应增加.污泥加入柠檬酸溶液反应7 h即可去除污泥中52.0%的Pb和74.2%的Zn, 24 h后可去除76.0%的Pb和92.5%的Zn,草酸和乙酸对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柠檬酸去除的Pb和Zn主要以稳定态存在,并导致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比例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重金属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虽然有机酸对Cd和Cu的去除率较低,但反应后可交换态Cd和Cu的浓度仍有小幅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Zn(Ⅱ)浓度对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sp.JR-142生理活性,尤其是反硝化代谢特性的影响。【方法】筛选一株好氧反硝化菌,优化了最佳活性条件;分析了不同Zn(Ⅱ)浓度对生长曲线和反硝化效率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明晰了不同Zn(Ⅱ)浓度条件下,细胞特征活性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活性同关键酶的编码基因napA和nirS的相对表达量之间的规律。【结果】获得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菌株,命名为JR-142,经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在以琥珀酸钠为碳源,C/N为6,pH为7.0,温度30℃,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好氧反硝化活性最高。结果表明当Zn(Ⅱ)浓度为3.25 mg/L时,对菌株的生长及好氧反硝化速率有促进作用;当Zn(Ⅱ)浓度为52mg/L以上浓度时,菌株的生长及反硝化速率均受到抑制。酶活及关键基因napA、nir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及JR+0.05处理组的硝酸盐还原酶N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均高于JR+0.8处理组,在24 h时,JR+0.05 Zn(Ⅱ)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