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6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莉娟;张月芹;柳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5,(4):677-683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尿流动力学和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118例产后尿潴留产妇分为对照组(59例,凯格尔运动训练)、观察组(59例,凯格尔运动训练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比两组疗效、尿流动力学指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盆底肌力正常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缩短,首次排尿量增加,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MFR)、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尿道闭合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凯格尔运动训练、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显著提升产后尿潴留产妇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有效改善产后尿潴留产妇尿流动力学和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2.
以0.25%牛磺胆酸钠-0.25%胰蛋白酶溶液注入大鼠胰导管制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观察剂量为 3μg/kg的牛胰多肽(BPP)对胰腺炎大鼠胰组织磷脂酶 A(PA)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抑制力(STIC)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伴注BPP的胰腺炎组,PA 活性、钙含量、胰蛋白酶活性及STIC 分别降为胰腺炎组的51%(P<0.001),75%(P<0.001)、20%(P<0.001)以及24%(P<0.001);2.在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的水平升高。但在伴注碳酰胆碱及BPP 两者的胰腺炎组却分别降至伴注碳酰胆碱的胰腺炎组的39%(P<0.005)、51%(P<0.001)、40%(P<0.001)以及 59%(P<0.001);3.在伴注Ca~(2 )的胰腺炎组,上述四项指标剧升,注射 BPP对其无影响。结果提示,BPP 能降低大鼠胰组织内磷脂酶A 和胰蛋白酶活性及胰内钙沉积量。机制可能与 BPP打断胰酶活化链有关,是否还影响腺泡细胞膜上M受体的功能,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3.
牛奶子花粉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制备牛奶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自然干燥法制样,牛奶子花粉外观变形严重;采用固定—脱水制样,花粉外形保持良好,牛奶子花粉近球形,极面观钝三角圆形,具3沟,表面具脑纹状雕纹。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牛奶子花粉开花后不同时间的生活力,结果表明:牛奶子花粉生活力在开花初较高,并在开花后36h内维持在80%以上,之后迅速下降,但在花期末仍有部分花粉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4.
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栽培植株进行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开花期为8~12月,穗状花序由114.9±11.9朵花组成,每朵花含124.1±16.5枚雄蕊,每雄蕊含有8粒16合花粉,单花花粉量为15885粒;雌蕊1枚,具14.4±1.8个胚珠,柱头凹陷,属于湿柱头类型。P/O值为1103.1;大叶相思花在夜间开放,开花可分为5个阶段。开花期间观察到雌蕊先于雄蕊伸出花冠和雄蕊先于雌蕊伸出花冠并存的现象,推测雌雄基本同熟。SEM观察花药在开花的第2阶段形成开裂线,第4阶段完全开裂并开始散粉。雄蕊于开花第1天的9: 00~12: 00大量散粉;雌蕊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出现分泌物,随后逐渐减少。开花后3~4 d柱头开始凋零,柱头可授期约为3 d,以开花第1天10: 00之后的可授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黑莓的花期生物学特征及花粉活力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莓(Rubusspp.)9个品种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性状及花粉生活力进行了观察,并对其花粉的贮藏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莓开花期为4月中旬至6月初,花期长19~35 d;每株有花穗50.67~127.33个,花穗长8.30~14.95 cm,每穗有花4.95~7.63朵;花色为白色、粉红色和红色,花冠直径3.07~5.28 cm。黑莓不同品种的花期、花穗数量与大小、花色和花冠大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黑莓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可达50.29%~85.16%;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在0℃~4℃、相对湿度10%~20%条件下密封贮存,有利于保持花粉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心率减速力(DC)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检测技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分层,探讨其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21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隐匿性CHD 5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心绞痛(AP)53例,缺血性心力衰竭(IHF)54例。同期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5例(对照组),对各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软件系统分析并计算出DC值及DRs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HD各亚组(AMI组、AP组、IHF组、隐匿性CHD组)的DC值及DRs值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C值与DRs值所提示CAD各亚组的危险分级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病变数量越多范围越大,病情越重,这与DC、DRs所提示CHD各亚组的危险分级相一致。结论: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能够测定分析迷走神经功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级,对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可作为预警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8.
以真空渗入处理后的白菜植株为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细菌平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农杆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农杆菌的分布量不同,以花器官中分布最多,叶中次之,茎中最少;农杆菌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维管束及其周围分布较集中,在胚珠中大量分布。处理后植株体内,各器官中农杆菌的生活力及其数量都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是花器官中的农杆菌存活量较大,处理15d后的花蕾中仍然有一定量(约10.3个CFU/g组织)具有活力的农杆菌存在。讨论了这些研究结果在揭示真空渗入转化法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频率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阴茎夹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阴茎夹控制排尿。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排尿改善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评价及经济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后10 d下降,观察组干预后10 d、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较干预前升高,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高于对照组,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茎夹使用费用为(70.26±8.51)元,低于对照组的(388.71±2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阴茎夹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