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3篇 |
免费 | 1539篇 |
国内免费 | 868篇 |
专业分类
3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28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55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施氮肥当年与翌年对桉树生长及各部位氮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追施氮肥当年与翌年对桉树各部位生物量和氮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翌年桉树生物量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当年,说明氮肥对于提高桉树生物量具有一定累积作用,追肥的增产效果明显;追施氮肥也使全树氮贮量在2007年与2008年分别提高30.2%和73.5%;与2007年相比,2008年对照处理桉树生物量增加35.9%,追施氮肥处理生物量提高1倍以上,而对照处理树木体内氮贮量降低13.1%,追氮处理提高15.7%;这主要是由于3龄桉树树叶生物量的明显降低,对照与追施氮肥处理树叶中氮贮量分别降低46.5%和36.9%,其也是桉树中氮贮量降低最显著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地下生物量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本研究以杉木幼树为研究对象,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开顶式(OTC)大气增温模拟气候变暖,研究增温对杉木幼树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不同径级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后总根系生物量、总细根生物量及总粗根生物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显著降低20~5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占比与0~10 cm土层的粗根生物量占比,但显著提高20~50 cm土层的粗根生物量占比;其余土层细根生物量和粗根生物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后0~2、2~5、5~10、10~20和>20 mm径级根系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因此,增温处理下杉木幼树通过降低表层粗根生物量的占比,提高深层粗根生物量的占比以固定和支撑杉木生长,同时通过降低深层细根生物量的占比来维持表层细根生物量以保证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大气增温影响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不同径级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碳分配,可能导致碳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和蒸腾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lolii)感染对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实验中,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中氮和高氮水平时,感染种群的净同化累积值有超过非感染种群的趋势;2)在本实验的第一处理期和第二处理期,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第三处理期感染种群的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种群. 相似文献
6.
用稀酸酸解泥炭制得泥炭提取液,以该提取液为基质进行了热带假丝酵母的深层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在泥炭提取液中最适生长条件是:1:1稀释的泥炭提取液,添加1%蔗糖和1.5%的酵母抽提物,起始pH6.4,接种量1%,300ml摇瓶装液50ml,36℃250rpm旋转培养48小时。此条件下收获的细胞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2.6倍。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实测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ALOS PALSAR L波段HH(L-HH)极化数据与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各成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简单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加入地理因子模型建立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模型进行最优反演.结果表明:后向散射系数与树木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干生物量,L-HH数据可以用来反演正确的树木地上部分总生物量.3种模型中,加入地理因子模型降低了植被生物量估算的误差,精度达0.851,反演结果与实际相符.在41.5°入射角L-HH极化数据下,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和阿木尔林业局的森林生物量饱和点在15.4 kg·m-2. 相似文献
8.
资源分配与养分策略是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重要体现。为探究入侵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吸收利用策略以及与入侵性的关系,该研究以2种菊科入侵植物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入侵程度的植物构件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了植物各器官N、P分配格局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假臭草入侵程度的加重,土壤速效氮(AN)含量显著降低; 随金腰箭入侵程度的加重,土壤N、P、AN含量显著降低; 假臭草入侵生境土壤N含量(0.696~2.701 g·kg-1)显著大于金腰箭入侵生境(0.189~0.337 g·kg-1),土壤C、P、AN、速效磷(AP)含量小于金腰箭入侵生境。(2)3种入侵程度的假臭草和金腰箭N分配为叶>茎>根; P较多地分配至茎(假臭草)、茎和叶(金腰箭); 轻度入侵的假臭草(根、茎)和金腰箭(叶)较重度入侵有低的C:P值和N:P值,2种植物入侵初期有较快的相对生长速率; 2种植物N:P值均为叶>根、茎,其根和茎具有较快的生长能力。(3)3种入侵程度的假臭草根、茎N:P值,根、茎C:P值均小于金腰箭,金腰箭叶N:P值、C:P值均显著小于假臭草,即假臭草根、茎具有较快的相对生长速率并增大入侵性,金腰箭则整体具有更快的相对生长速率,其入侵潜力更强。(4)假臭草和金腰箭各器官N、P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分别受土壤AN、AP含量和土壤N、P含量的影响,其相对生长速率分别随土壤AN、AP、N、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外来植物对资源分配和利用策略以及入侵潜力的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摇瓶条件对侧耳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试液体摇瓶下不同pH培养条件、摇瓶转速、装液量对侧耳属白腐菌BP漆酶分泌及生长状况、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P在中、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且表现较高的分泌漆酶能力,用硫酸调pH为5.0时,漆酶活力和生物量分别在第10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42U/mL和8.4g(干重)/L,高于相应缓冲液调节pH体系的结果;天然(pH6.5)培养条件下,最佳转速与装液量分别是150r/min、200mL/500mL三角瓶,此时菌球较小,四周为毛刺状,漆酶酶活和生物量分别在第5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14.2U/ml和9.2gtL。同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获得白腐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生长速率季节动态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优势种群-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ABI,AAGR,ARGR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型。均至7月末到达到极大值。分别为358.05g/m^2,230.96g/m^2,14.6830g/d,0.0638g/g.d。BI,AGR,RGR在7月末之前为正,之后为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