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8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完全免费 | 69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探讨了外来入侵生物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危害状况,入侵原因,提出了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及管理对策,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正在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代价是造成本地物种多样性不可弥补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其经济代价是农林牧渔业产量与质量的惨重损失与高额的防治费用,生物入侵在我国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包括:缺乏对引进种的利益与风险进行评估,淡薄的生态意识与不顾生态后果的经济利益驱使下的盲目引进,缺乏严格的科学监管体系或监管不力,缺乏全面检疫的体系与机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已成为当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研究领域,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应着重于国家能力、研究能力,监测与管理能力三大体系的建设上,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的紧急现状应制定出优先行动计划,对特定外来种的入侵生物学基础研究,特定生态系统或地理区域入侵种现状及影响的关键评估研究,特定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体系及经济损失的模式研究、发展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环保型技术与方法研究,外来生物受控制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栖息生境的复原技术与方法等,无意 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无法再现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人类将面临着能否继续以其固有的方式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6.
7.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虽然早在 10 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在健康植物组织的内部也有微生物存在,这类微生物在文献中后来被称为植物内生菌(endophyte),但由于内生菌生活在没有外在感染症状的健康植物组织内部,其存在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自 2 0世纪 30年代发现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的牲畜中毒是由于食用了感染内生真菌的牧草,内生菌的研究才得以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1]。植物内生菌几乎存在于所有目前已研究过的植物中,分布广,种类多。研究表明,感染内生菌的植物宿主往往具有生长快速、抗逆境、抗病害、抗动物危害等优势,比未感染植… 相似文献
8.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前者首先确定物种,然后根据物种的生态特性来设计景观格局,后者则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置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多种空间战略被认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保护核心栖息地、建立缓冲区、构筑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引入或恢复栖息地。落实这些空间战略必须首先回答选择什么和在什么地方设计上述景观元素的问题。对此,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答案。传统的生物保护战略被动地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将物种运动和生态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我们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概念对这种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有启发意义:即景观的空间构型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生物进化空间轨迹与景观格局设计及景观阻力与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山地是一个生态复杂系统,它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展山地生态学研究对阐明山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山地的生态现象与过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地资源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山地地形的主要要素对生态因子影响的基础上,对山地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归纳,探讨了山地生态学应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作者认为,在山区,地形地貌是形成山地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生态现象和过程的最根本因素,它通过改变地表的光、热、水、土、肥等生态因子而发生作用。因此,山地生态学应把地形地貌与各种生态现象和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其核心的研究内容。作者提出,山地生态学研究主要包括:山地生态复杂性与生物多样性、山地气候变化、山地生态工程、山区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以及山地生态学研究技术与方法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 总被引:77,自引:6,他引:71
评价物种多样性是目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测度的G-F指数公式,利用生物普查得到鸟类和兽类名录计算了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首先计算属间的多样性(G指数)和科间的多样性(F指数)然后,再利用G指数和F指数的比值进行标准化,得出G-F指数,在这一指数体系中,F指数包括科中和科间的多样性,如果G-F指数趋近1,则代表科间多样性的F指数下降,或者代表属多样性的G指数上升;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