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4篇 |
免费 | 4118篇 |
国内免费 | 1680篇 |
专业分类
121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2篇 |
2024年 | 518篇 |
2023年 | 581篇 |
2022年 | 630篇 |
2021年 | 685篇 |
2020年 | 616篇 |
2019年 | 473篇 |
2018年 | 393篇 |
2017年 | 387篇 |
2016年 | 369篇 |
2015年 | 371篇 |
2014年 | 466篇 |
2013年 | 422篇 |
2012年 | 448篇 |
2011年 | 464篇 |
2010年 | 423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598篇 |
2007年 | 370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381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332篇 |
2001年 | 281篇 |
2000年 | 183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10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细胞粘附分子是指由细胞合成、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外、可促进细胞粘附的一大类分子的总称。研究表明,细胞粘附分子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以及病毒感染、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细胞粘附分子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体的重要生理过程和病理机制,并为肿瘤、AIDS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是多细胞生物的重要功能分子,在形成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细胞的游走与运动、机体的发育与成长、伤口的愈合、神经的再生、病毒感染、肿瘤转移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雾天飞行员视觉目标辨认效率降低的机理,保障飞行安全,本文对模拟气雾箱中拍摄的飞机图像进行了频谱分析。共改变8种能见度,5种机型。通过FFT,获得了雾天飞机图像功率谱的环、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与大气能见度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能见度的由大变小,高频分量逐步丢失,功率谱强度降低;不同机型的楔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井冈山是东亚植物区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起源于第三纪或更早期的树种很多。保护区内分布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有190种,其中木本植物130种,草本植物60种,它们当中有许多是以井冈山命名的特有种。井冈山的动植物自然景观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中亚热带的典型特征。井冈山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400多种,占江西全省5000多种植物的70%,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中仅维管束植物(不合苔藓、地衣、藻类等),就高达1414个种(含变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本地社区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便在得益于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好地珍视、利用和保护,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联合其他环保组织提出了“神山圣湖山水自然保护倡议”(KSLCI),制作了圣地区域的手绘宣传图册,其目的在于,协助山地乡村社区更好地了解本地所面临的变化和机遇。手册以生活于冈仁波齐(Kailash)圣地的本地社区为服务对象,也可为范围更大的山地社区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举世闻名的美国“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布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运用生态系统原理维持时间最长的封闭住人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呢?对于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居住在“生物圈一号”的人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能否建造一科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使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生物圈二号”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思考。 “生物圈二号”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号)而获名的。她位于亚利桑那沃洛克镇,那里光照强烈,环境相对荒凉。“生物圈二号”建成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1.28公顷,封闭空间20.4万立方米。工程建造经费约2亿美元,运转费 相似文献
10.
《人与生物圈》2012,(Z1):22-35
生态摄影,不是生态在左、摄影在右的平衡,虽然摄影是展示生态的形式,但生态应该是摄影的前提。生态,意味着摄影人应该了解、尊重和体现摄影的对象在生态系统中本真的状态,摄影人需要抓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瞬间,而不能为了人类的审美需要刻意营造所谓的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氛围。这不是要摒弃生态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强调不能为了艺术性变得非生态。因为生态摄影的目的是用摄影真实地展现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当然,自然并不总是平和、美丽的,所以并非只有美丽的摄影才是生态提影,那些展现自然的残酷、毁灭、荒芜的摄影作品,只要真实地记录生态、只要是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都可以是生态摄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