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Making a tooth: growth factors,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stem cells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2.
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本文提供或授引了中国晚期智人头骨的额骨鳞部最突出点位置、颊部骨骼下缘的形状、头骨最宽处位置等特征和铲形门齿等特征的出现率等的有关数据,并探讨了这些特征系来源于非洲“夏娃”的后裔,还是中国当地更早的人群。所得结论更倾向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中国旧石器朝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之间缺乏显著的反差,没有中断的迹象,也是不利于中国现代人起源的替代说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3.
第三臼齿退化及其在人类演化上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对第三臼齿退化在世界范围内各人类群体分类数据的分析表明:人类第三臼齿先天缺失是伴随整个人类进化而发生的牙齿退化现象的一部分,这一特片在居住于不同的地理区域的人类始发的时间及增加的速率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4.
5.
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蒙古居民呈现出一些可能反映其生活或行为方式的特殊磨耗.龋齿病和牙齿生前脱落的出现率在边疆和内地居民具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内地居民龋齿发病率高,而边疆居民牙齿生前脱落更普遍.另外,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上下颌骨出现有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作者认为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与同时期,甚至时代更早的内地居民相比,食物更为粗糙坚硬、含颗粒成分高;出现在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的局部或特殊磨耗、牙齿生前脱落、颌骨骨质隆起等现象说明边疆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经常需要用牙齿啃咬坚硬的物品,或将牙齿作为工具使用.此外,龋齿病出现率的明显差别说明边疆居民谷物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比例较内地居民为低.本文的发现进一步提示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狩猎-采集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演化特点及东亚直立人的系统地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中国境内不同时代人类牙齿测量数据的发析显示,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的总体演化趋势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一致,呈缩小变化,其中一个表现特点是中国直立人与早期智人在牙齿尺寸上不差别不大,但作者根据对中国古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生存年代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直立人在化石形态,生存年代等方面均与智人有明显的不同,取消直立人,将其并入智人意见的证据还是不够充分的,目前仍宜将直立人与智人作为人属内两个不同的种来看待, 相似文献
7.
8.
记宁夏同心中中新世Alloptox(兔形目,鼠兔科)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从牙齿形态方面记述了同心中中新世的 Alloptox gobiensis (Young, 1932)和 Alloptox sp., 并尝试探讨了 P_3 和 P~2 的各主要性状在该属内种的划分和系统进化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雄性中,无论是线性还是面积与颅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较雌性的更为紧密。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雄性牙齿的近中远中长(M/D)也比雌性的增长较快。在上、下颌中,上颌牙齿与颅长的关系表现出更强的相联性。与其他灵长类相比较,金丝猴在取食和咀嚼过程中主要利用颊齿;大的个体具有大的犬齿及一定比例的臼齿面积和齿弓(牙合)面面积;上齿弓(牙合)面面积大于下齿弓(牙合)面面积。也就是说上齿弓提供了比下齿弓更大的咀嚼面积。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关系位于猴类和人猿类之间,更接近于大猩猩(Gorilla)、疣猴(Colobus)和猕猴。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