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11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命科学研究》2022,(1):84-87
报道产自湖南的7种新记录植物,包括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 japonica (Rehd.) Nakai、壶托榕Ficus ischnopoda Miq.、兴山五味子Schisandra incarnata Stapf、叉毛阴山荠Yinshania furcatopilosa (K. C. Kuan) Y. H.Zhang、鳞斑荚蒾Viburnum punctatum Buch.-Ham. ex D. Don、巴东小檗Berberis veitchii Schneid.、峨眉十大功劳Mahonia polyodonta Fedde。本文对这些物种新分布区域的报道,扩宽了其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南省种子植物资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2.
3.
2021年8月分别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大托站立交桥底和昭华湘江大桥底捕获2只鼠耳蝠(2♂,标本号211521和211540),经鉴定为霍氏鼠耳蝠(Myotis horsfieldii),为湖南省蝙蝠分布新记录物种。本次捕获标本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分别为36.1 mm(211521)和33.1 mm(211540),头体长为44.0 mm和41.2 mm,后足长(10.5 mm和10.4 mm)超过胫骨长(16.4 mm和16.2 mm)的一半,耳屏长(5.1 mm和3.8 mm)不及耳长(12.5 mm和10.0 mm)的一半;头骨狭长,颅全长15.5 mm和15.0 mm,脑颅宽7.8 mm和7.5 mm,颅骨纤弱,额骨处有明显倾斜,脑颅高于上颌骨,颧弓较细。与来自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霍氏鼠耳蝠标本相比,前臂长、头体长和尾长测量数据偏小,但头骨测量数据接近。基于Cyt b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此次捕获的鼠耳蝠标本与霍氏鼠耳蝠聚类在一起,与来自香港的霍氏鼠耳蝠样本遗传距离仅为0.9%,故确定该物种为霍氏鼠耳蝠。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6.
(1)四川省沪州市茜草坝硪宝山社区办公室陈万杰先生(2)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运管站魏志先生(3)湖南省南县浪拔湖中学吴新铭先生(4)湖北省襄樊市四中小学部单元生先生(5)山东省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兴国先生(6)重庆市渝北区大竹林镇重庆市第二建材厂刘泽东先生(7)北京市翠微路2号6-6-603室韩立华先生尊敬的陈万杰、魏志、吴新铭、单元生、高兴国、刘泽东、韩立华诸位先生:你们好!先后收到了你们的来信,非常高兴,有这么多各行各业的先生们、同志们对化石、对地质学、古生物学知识感兴趣,是非常可喜的,这说明我们国家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日…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与经济、农业人口与社会3个评价维度构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模糊Borda法、因子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和GIS技术, 通过组合评价方法定量研究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分异现状。结果表明: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区域上总体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 由东至西递减; 农业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南北低中部高, 东部强西部弱; 农业生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围绕湘北洞庭湖农业区和湘南农业综合区向外围递减; 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为一横两纵优势带和南北两个落后圈。 相似文献
9.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 110°09′30″E; 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华西腹链蛇(H. maximus)聚为一支,其遗传距离为1.7%~2.2%。综合形态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标本为华西腹链蛇。同时,根据已有研究对华西腹链蛇在中国分布情况的报道,确定该标本系湖南省分布新纪录。本研究将湖南省东亚腹链蛇属种类提升至8种。 相似文献
10.
2023年4月21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白云湖(26°18′36.23″N,110°20′05.43″E;海拔606 m)采集到2号蛙类标本(1雌1雄),经初步形态鉴定,其与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特征相似。对采集标本的线粒体16S r RNA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构建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蛙类标本与桂北琴蛙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该标本与广西兴安县采集的桂北琴蛙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远小于琴蛙属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3.2%~8.7%)。经形态特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蛙类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琴蛙属(Nidirana)桂北琴蛙,为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