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5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超支使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和未来资源的利用带来严重的压力,开发一种可再生,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意义也愈发重大。壳聚糖来源广泛,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成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中极具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材料。本文介绍了壳聚糖基水凝胶对PH、温度、磁场和电场的智能响应,并对未来壳聚糖基智能水凝胶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温度与光周期是环境季节性变化的最直接表现因子及时间变化指示标志,对动物的形态、生理及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白头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温度与光周期对其体质量、能量收支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分析了能量收支与消化道形态特征的关系.将28只白头鹎(12雄16雌)分为4组:暖温长光组(30℃,16 L8 D;3雄4雌)、暖温短光组(30 ℃,8 L16 D;3雄4雌)、低温长光组(10 ℃,16 L8 D;3雄4雌)和低温短光组(10 ℃,8 L16 D;3雄4雌).结果表明: 低温与短光照可促进白头鹎的体质量、摄入能及同化能明显增加,同时温度与光周期的交互作用对白头鹎的摄入能及同化能影响显著.低温条件下,胃、小肠、直肠及总消化道的湿质量及干质量明显增加.残差分析表明,小肠与总消化道的长度及干质量与摄入能和同化能显著相关.表明低温与短光照下白头鹎通过增加体质量、能量摄入和改变消化道形态来应对严酷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温度、N和P、维生素、抗生素对有毒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香港株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1—25℃,最适N、P浓度分别为882—1765μmol/L和18—72μmol/L。复合维生素B1、B6、B12的加入有利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而50U/mL以上的抗生素(氨苄青霉素液体)则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同胜  朱家龙  邵民 《四川动物》2006,25(2):400-402
分析5~8年龄段的扬子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越冬出现的发病死亡结果,表明越冬期内空气温度的昼夜剧烈变化,使得越冬池内的水温发生较大的波动,导致处在越冬中的扬子鳄生理功能紊乱,使鳄患病甚至死亡,当年的室外饲养质量影响鳄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5.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温室室内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证实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a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在函数逼近能力、训练速度方面都有良好的性能.采用最小正交二乘法为训练算法,基于传统的数学分析,用PRIVA公司温室监控系统采集数据,选用当前时刻室外温度、风速、太阳辐照度、顶窗开度、内帘幕展开度、水温、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再加上1个时间间隔、2个时间间隔以前的室内温度作为输入向量,获得了满意的温室室内温度一步预测模型(均方差等于0.0073).该模型为设计温室环境控制器及分析温室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董丽丽  席贻龙  张雷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417-2420
在4个温度(15 ℃、20 ℃、25 ℃和30 ℃)下对4个不同生化遗传特征的萼花臂尾轮虫克隆(A、B、C和D)所产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及其与温度、轮虫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 ℃下克隆B幼体耐饥饿时间最短,为45.67 h;20 ℃和25 ℃下克隆C幼体耐饥饿时间均最长,分别为61.33 h和72.01 h;30 ℃下克隆A幼体耐饥饿时间最长,为40.11 h.4个温度间,克隆A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15 ℃下最长,克隆B和C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在30 ℃下均最短,克隆D轮虫幼体的耐饥饿时间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逐步显著缩短.4个克隆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均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克隆A轮虫的幼体耐饥饿时间还与卵体积呈显著负相关,克隆C相反;克隆B和克隆D轮虫幼体耐饥饿时间与个体体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主要利用了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了在激光间质热疗法中,被加热区域组织中温度的分布情况。组织的温度对组织中细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温度的控制是间质热疗法成败的关键因素。到目前为止,在激光间质热疗法中,还没有一种很精确方法能够实时测量激光辐射后组织中温度分布。为了能为临床处理提供一些有用参考,利用Ansys对不同的光纤加入端所形成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03-105
为研究温度对小斑熊虫Milnesium tardigradum食量和食物消化率的影响,以轮虫为食物,将20只小斑熊虫分成两组,每组10只,分别在20℃和5℃下驯化饲养10天,并在各自驯化温度下进行实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小斑熊虫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饲养的个体取食轮虫的个数比5℃下的多0.84个/天;小斑熊虫的食物消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20℃下的小斑熊虫消化率比5℃下的快24 h。  相似文献   
9.
准好氧填埋场的温度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半变异函数, 对准好氧填埋装置中温度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装置内部温度进行了Kriging(克里格法)插值,得到纵剖面的等温线图.对不同理论模型进行优化拟合结果表明,剖面上温度半变异函数用线性有基台值模型拟合, 效果最好.得到的理论模型参数为:变程3.5 m,基台值83.6.利用克里格法进行最优内插估值得到的温度等温线表明,高温区域一般位于填埋体中段4~16 m的3 m以上部分,低温区域一般位于填埋体两端及中段1 m以下部分.可在高温区加大通风散热效果, 以降低过高的温度; 在低温区改善好氧环境, 增大氧气含量, 从而提高温度.对剖面上温度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的准好氧填埋堆体的温度为59.8 ℃.这一温度可作为准好氧填埋结构基本形成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raddei)在4个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描记的心电图实验数据,利用SPSS/PC 统计分析的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蟾蜍的心率和心电图各指标有显著相关性;温度对蟾蜍的心电活动影响较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蟾蜍心率,P波、R波、T波电压值升高;P-T间期,Q-T间期,QRS间期值均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