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397篇
  1779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因子结合蛋白(factor H-binding protein, fHbp)是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表面的一种关键毒力调节因子。fHbp通过与其配体H因子结合,使得脑膜炎球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进而可在人体血液中生存,可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等临床表现。由于B群脑膜炎球菌(Meningitidis serogroup B,MenB)荚膜多糖与人体神经组织具有相似性,因而荚膜多糖不适合作为疫苗的抗原成分。MenB疫苗大多采用蛋白疫苗的研发路线,研究人员通过反向疫苗学技术确定了fHbp及其他膜蛋白的免疫效果,其中fHbp是最有潜力的疫苗候选抗原成分,且该蛋白是目前已上市的MenB疫苗(Trumenba?和Bexsero?)的共有成分。现就fHbp作为MenB疫苗的抗原成分在疫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土壤指标与作物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不同处理微生物量均表现为:免耕留高茬覆盖>免耕留低茬覆盖>免耕留高茬>免耕留低茬>传统耕翻;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除传统耕翻微生物量碳在10~20 cm土层深度含量提高外,其他处理微生物量碳、氮、磷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cm土层深度;土壤生物量碳、氮、磷随季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处理土壤生物量含量均为7月份含量最高、6月份次之、10月份最低;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株高和干物质积累呈S曲线变化.不同处理之间作物指标均表现为免耕留高茬覆盖>免耕留低茬覆盖>免耕留高茬>免耕留低茬>传统耕翻;土壤微生物量与作物指标之间的相关度较高,特别是微生物量磷,土壤微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作物的生长状况.研究结果能够很好地揭示在黄河流域内蒙古农田旱作区实施免耕的优势.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crop indices on a degraded rain-fed maize field in the Qingshuihe County of Inner Mongolia under no tillage with low stubble (NL), no tillage with high stubble (NH), no tillage with low stubble and residues (NLS), no tillage with high stubble and residues (NHS),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No tillage increased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with the sequence of treatments NHS > NLS > NH > NL > CT. Except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in CT had an increase in 10-20 cm soil layer,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in all treatments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had the same seasonal pattern, being the highest in July, secondly in June, and the lowest in October. The LAI in whole growth period varied in unimodal form, while the plant height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ere in "S" form. All the crop indices followed the order of NHS > NLS > NH > NL > C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ts P in particular,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crop indice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e advantages of no tillage on rain-fed farmlands in Inner Mongolia.  相似文献   
4.
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化学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1年生人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内,侧柏各器官中以有机C含量最高,Ga的浓度亦大,其次为N,K,Mg,P的浓度较低,Fe的浓度相对较高,除C和Al外,大部分元素在侧柏叶中含量较多,各种灌木叶的元素浓度均高于茎,还明显地高于侧柏叶,侧柏乔木层元素积累量是以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51%的C被积累在树干内,其他元素在叶部最高。灌木层元素积累量除N以外,均以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人工林C的积累量为17000kg/ha,Ca为400kg/ha,N为104kg/ha,K为87kg/ha,Mg为30kg/ha,Al,P,Fe为11-16kg/ha,Na为2.5Ka/ha,Mn,Cu,Zn小于1kg/ha, 乔木和灌木层化学元素存留量以C最高,在乔木层Ca的存留量次之,N,K,更次之,灌木层N的存留量高于Cat K,侧柏林的元素存留量C约2700kg/ha.a,Ca 为70kg/ha.a,N和K为15-20kg/ha.a,P,F,A,M 2-5g/ha.a,其他元素存留量不到1kg/ha.a,土壤中化学元素贮存量是C>Ca>N>Fe>Mg>K>P>Na>Al,Mn>Cu>Zn。在相同土壤条件下,各种植物对土壤元素的富集系数不同,各种灌木的元素富集系数均高于侧柏,侧柏林元素积累量,存留量与土壤元素贮存量之间具极显著相关,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23(P<0.001,n=11)和R=0.9765(P<0.001,n=11),侧柏林对元素的需要量是C>Ca>N>K>Mg>Fe>P>Al>Na>Mn>Cu>Zn。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镜下计数粘附细胞中FB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的百分比,最高为95%。用孔径15μm尼龙筛方法分离的纯度仅为60±5%。上述两种方法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仅在有顶盖提取液存在时,细胞存活并生长活跃,胞体大且有突起伸出。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培养24小时纯化细胞存活的光密度(OD)值,显示以Thy1.1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细胞,其OD值比值(+Te/-Te)是12.3(0.111/0.009);以尼龙筛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6.4(0.102/0.016);未经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3.8(0.095/0.025)。在上述三组中,加Te与无Te细胞生存的OD值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中,由于排除了其他细胞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神经节细胞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顶盖提取液的生物效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越高,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7.
基于高阶累计量的肺音信号AR模型参数和双谱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肺音信号的非高斯随机特性,建立了肺胸系统非高斯AR模型.应用高阶累积量技术对肺音信号进行参数化双谱估计,并提取肺音源特征和肺胸系统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证实:肺音源由非高斯白噪声、周期脉冲序列和间歇性随机脉冲组成,肺胸系统相当于声低通滤波器,不同病理情况下的肺音双谱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该方法克服了肺音信号功率谱分析和经典双谱分析的缺陷与不足,可以为肺部疾病诊断提供更多和更客观的内在信息.  相似文献   
8.
天蚕取食三种不同的栎属食物,对其死亡率、食叶量、幼虫期和产丝量等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白栎饲养的天蚕,其生长发育和产丝量等各项指标均优于用泡栎和栓皮栎饲养。白栎是天蚕最佳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5a长期试验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大小均为长期撂荒(CK0)土壤高于农田土壤,而在农田土壤中,长期施肥的处理(NPK、NPKM、NPKSt和NPKF)高于长期不施肥处理(CK),不同的种植制度中,长期复种轮作(NPKF)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各处理的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全氮)的比值的变化趋势与SMB-C和SMB-N变化一致;从PCR-DGGE分析,长期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最高,微生物丰度最高,细菌物种最多,其次为长期撂荒(CK0),CK处理细菌物种最少。UPGMC聚类分析表明NPK和NPKF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CK和CK0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而NPKM和NPKSt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加索三叶草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了解其花蜜腺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及其发育规律对认识其小花糖分变化规律和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高加索三叶草标准株,分别在小花的不同发育时期,即现蕾期、露冠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采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小花细胞组织结构。采用毛细管法吸取小花花蜜,用生理试剂盒-分光光度法测定初花期、盛花期和谢花期小花的可溶性糖(包含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淀粉等糖分营养指标。【结果】结果表明,(1)单个小花的花蜜量为0.394±0.095μL,每平方米花蜜量为4536.93±1319.34μL。(2)蜜腺位于9枚合生雄蕊的花丝内侧基部,属于雄蕊蜜腺。经PAS 染色,蜜腺组织在整个泌蜜过程中淀粉粒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属于淀粉型蜜腺。(3)小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最高,为7.978mg/g;可溶性糖各组分中果糖占比最大,初花期占比最高,为66%,后逐渐下降;淀粉含量占全糖含量的81%~82%,其中盛花期最高,为35.173mg/g,初花期最低,为24.168 mg/g。【结论】高加索三叶草花蜜腺属于雄蕊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细胞和泌蜜细胞构成。原蜜由蜜腺相邻的花托维管束提供,经蜜腺细胞加工成蜜汁,最后由表皮的气孔泌出。高加索三叶草小花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时最高,其中果糖的占比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