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横裂是水螅体世代向水母体世代转变的重要阶段.对水螅体横裂诱发条件及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不仅对水母爆发生态学和水母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比较研究两栖类、昆虫以及刺胞动物等具有复杂生活史生物的变态分子机制起源也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现有研究表明,诱发水螅体横裂的自然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盐度和共生虫黄藻等,不同门类水母的横裂方式以及环境诱导因素各不相同.能够诱导水螅体横裂的化学因素有吲哚类化合物、9-顺式维甲酸、碘元素和过氧化氢等,其中吲哚类化合物对绝大多数水母水螅体都有诱导作用.尽管水螅体横裂的分子机制尚未明晰,但对海月水母的研究表明,RxR信号通路以及一种横裂诱导激素前体假定蛋白CL390在水母横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示水母变态分子机制与两栖类和昆虫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 相似文献
2.
3.
以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水螅体无性生殖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水螅体横裂产生碟状体以及碟状体发育为水母体的过程和形态变化。25 ℃时类浮浪幼虫胞芽经过93 h后变态发育为水螅体。换用带有虫黄藻的天然海水并将培养温度从25 ℃升至27 ℃后,水螅体开始横裂,萼部触手环下方产生缢痕。水螅体横裂开始47 h后,缢痕更加明显,其上方部分发育为碟状幼体,后期碟状体搏动越来越频繁,最后释放。释放后的碟状体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21 d后可发育为水母幼体。巴布亚硝水母虽然只有产生类浮浪幼虫胞芽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但繁殖速度较快,27 ℃时1个水螅体平均1 d可产生1.7个类浮浪幼虫胞芽,类浮浪幼虫胞芽可在3或4 d的短时间内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