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478篇
  国内免费   887篇
  3139篇
  2025年   3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0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能量为25kev的不同剂量N^+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注入降低了麻疯树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以及幼苗的SOD和APX活性和MDA含量,增强了CAT活性。6×10^16-9×10^16N^+·cm^2的剂量增加了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12×10^16-15×10^16N^+·cm^2的剂量降低了总抗氧化能力,但增强了POD活性。18×10^16N^+·cm^2可能是能量为25kev的N^+诱变麻疯树干种子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3.
气候暖干化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土壤氮排放急剧增加,但是潜在的微生物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高寒泥炭地土壤氮转化与排放过程对温度升高、水位变化的响应,土壤厌氧氨氧化(Anammox)与NO3-异化还原过程的相互作用,土壤N2O产生路径及其贡献。当前研究的不足体现在:1)只关注土壤N2O排放,忽视了N2的释放,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氮的损失量被严重低估;2)Anammox过程对泥炭地N2排放的贡献未被量化;3)Anammox、细菌反硝化和真菌协同反硝化过程对N2损失的相对贡献缺乏定量评估;4)气候暖干化情景下Anammox和NO3-还原过程的解耦机制尚不清楚。未来研究重点应着力于:构建野外增温、水位控制暖干化模拟试验平台,结合稳定性同位素、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围绕格局-过程-机理这条主线,系统评估高寒地区泥炭湿地氮排放(N2O、NO、N2)的量级、组成比例与主控因素,探讨土壤主要脱氮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量化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对N2O、N2产生的相对贡献,甄别对暖干化响应敏感的微生物类群,明晰土壤脱氮转变与微生物群落演替之间的耦联关系,揭示土壤脱氮过程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4.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Li RH  Tu LH  Hu TX  Zhang J  Lu Y  Liu WT  Luo SH  Xiang YB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49-1655
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在华西雨屏区采用0(对照)、50、150、300kg.hm-2.a-1施氮处理和红外CO2分析法,研究了模拟N沉降对慈竹林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慈竹林土壤呼吸速率年内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7月末最高,为(3.36±0.20)μmol.m-2.s-1,2月末最低,为(0.33±0.0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极显著指数相关(P0.001),10cm深的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91.6%;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2=0.0758).2008年6—11月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率在46%~59%.50、150和300kg.hm-2.a-1施氮处理的年CO2释放量分别比对照低23.6%、46.7%和50.5%.0、50、150和300kg.hm-2.a-1施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Q10值分别为3.72、3.51、2.95和2.71.  相似文献   
5.
饲料质量对丰鲤和奥尼罗非鱼氮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实验比较了丰鲤与奥尼罗非鱼摄食低质和高质两种等能饲料时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低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34.2 5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豆粕 ,高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4 5 .4 4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鱼粉。 5 3d的生长结果显示 :摄食低质饲料时 ,奥尼罗非鱼通过降低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的比例 ,使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高于丰鲤 ,摄食高质饲料时 ,则通过降低粪氮和粪能的比例取得快速生长的效果 ;丰鲤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显著降低 ;奥尼罗非鱼的氮收支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生长能和排泄能的比例显著增高 ,代谢能的比例显著降低。结果表明 ,在两种饲料条件下 ,丰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显著低于奥尼罗非鱼。  相似文献   
6.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s)包括淀粉和可溶性糖,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力。热带雨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缓解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大气氮磷沉降的热点区域。目前,热带雨林原始林和次生林优势植物叶片NSCs对长期氮磷输入的响应尚不清楚。该研究基于海南尖峰岭原始林和次生林10年的氮磷添加实验,探究长期氮磷输入对两种森林各8个物种叶片NSCs的影响,并分析叶片性状、光合作用参数和土壤养分含量与NSCs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优势植物叶片相对于原始林优势植物叶片有更高的可溶性糖和NSCs含量。低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原始林优势植物叶片淀粉的含量,磷添加显著增加了原始林优势植物叶片可溶性糖的含量,氮磷同时添加提高了原始林优势植物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而氮磷添加对次生林优势植物叶片NSCs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两种森林8个物种的叶片NSCs含量均与叶片pH和比叶面积负相关,而与叶片碳含量、光合速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正相关。次生林土壤有效氮含量、总磷含量与叶片NSCs含量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叶片NSCs受到叶片性状和土壤养分的综合影响。该研究从叶片碳经济角度揭示了原始林优势植物相对于次生林优势植物对大气氮磷沉降的响应更敏感,并呼吁加强对热带原始雨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王一  栾军伟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23,43(16):6515-6527
亚热带是我国氮和磷沉降的热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对N和P沉降的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根系作为森林土壤碳和养分持续供给的重要来源,其输入变化在N和P沉降下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调控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钠分别进行N和P添加,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N添加、P添加和N+P添加,并结合壕沟处理,探究毛竹林土壤C、N、P循环相关酶活性对氮磷添加和根系去除的响应,并分析它们与土壤和细根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N循环相关酶活性整体上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比氮磷添加更敏感,这主要是因为根系去除显著降低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但短期氮磷添加并未显著改变调控土壤酶活性分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与C、N循环相关酶活性不同,土壤P循环相关酶对根系去除和磷添加处理均呈现负响应,这可能是因为阻断根系P吸收和补充土壤P元素降低了微生物的P开采作用。但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仍受到P限制作用,这是因为在P缺乏毛竹林生态系统,根系比微生物具有更强的P吸收利用能力。研究结果强调了不同功能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添加和根系输入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预测低P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C和养分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氮形态的偏好与其最适铵硝配比,以‘云蔗05-51’为材料开展水培实验,在总供氮水平为10 mmol/L的条件下,设置0∶100、20∶80、40∶60、50∶50、60∶40、80∶20、100∶0共7种铵硝配比处理,分析供氮充足条件下不同铵硝配比处理对甘蔗苗期生长及氮同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铵硝配比为20∶80时,甘蔗植株生物量最高,此时根系形态、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最高,氮素的吸收及利用效率也较高。铵硝配比达40∶60时,根系生长开始受限;铵硝配比增加到80∶20时,地上部生长也明显受限。在单独供铵态氮时,植株具有最高的氮含量、单位根长吸氮量、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氮同化关键酶活性整体较低,氮生理利用效率最低,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均为最差。研究结果说明,铵硝同时供应对植株生长和氮同化利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供硝态氮或铵态氮,本实验条件下‘云蔗05-51’生长所需的适宜铵硝配比为20∶8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试验地常年大气氮(N)沉降量(23 kg·ha−1·year−1)为依据,设计了低度(LN,23 kg·ha−1·year−1)、中度(MN,46 kg·ha−1·year−1)和高度(HN,69 kg·ha−1·year−1)3种氮添加水平以模拟大气氮沉降,以无氮添加处理为对照(CK),探究过度氮沉降对森林阔叶树种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h. ex Ledeb)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显示:(1)两树种CO2扩散性限制作用(即气孔限制lsc和叶肉限制lm)在氮添加后减弱,而后随氮量的增加先减弱后增强;其生化限制lb则在氮添加后增强,后随氮量增加先增强后减弱;(2)3种光合限制作用均在MN下达到最值, 中度土壤氮添加量对植株光合的促进效应最高;(3)土壤氮添加期间植株光合能力的增强主要源于CO2扩散性限制作用的减弱,而gsc变化(即lsc)为扩散性限制的主角作用因子;(4)3种光合限制作用(lsclmlb)在不同生长期(7月和8月)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lsc的光合主角限制“角色”无季节性差异;(5)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氮添加不会对植株的水分利用潜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楝树籽不同方式的提取物(NI,NⅡ)对普通铁质淋溶土壤,简有水耕人为土壤供N和N肥利用率的影响。NI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两种土壤产生NO3-N,NⅡ在两种土壤上前期均能显著固定NH4^ -N并在后期释放出NH4^ -N。如果NI和NⅡ2种提取物同时与化肥N施入土壤,则可明显改善土壤的供N状况,使这与作物需N过程更吻合。盆栽实验证明,NⅡ可显著提高肥旱耕人为土壤上作物对N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