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3篇 |
免费 | 1247篇 |
国内免费 | 791篇 |
专业分类
61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4篇 |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160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67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234篇 |
2008年 | 301篇 |
2007年 | 264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249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106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99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生物学分子角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邹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031)人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的组织形式,是最复杂的器官,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神经科学被称为科学的最前沿领域或最大的挑战,因此受到极大的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全面进展中,人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MCAH)、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SCAH)、小结节肝硬变(MINC)、大结节肝硬变(MANC)、癌周肝硬变(PC)和肝细胞癌(HCC)及正常对照共67例样本的肝细胞或癌细胞DNA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MCAH、SCAH和MANC多倍体化受抑制,显示细胞分化能力下降,可能与肝癌的发生相关;(2)HCC均为异倍体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并处于较低的分化状态;(3)PC倍体分布和双核细胞率介于其他非癌病变和HCC之间,细胞分化受抑制且有向异倍体发展趋势,具有癌前病变性质;(4)MINC明显多倍体化,为分化性的再生修复病变而与肝癌发生无关。因此肝细胞DNA含量的定量分析对于了解肝细胞的增生状态,以及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于Ⅱ单克隆抗体(IGF-Ⅱ)对人肾上腺、颈动脉体及其来源的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发现,成人肾上腺使质所有细胞的1.2—10%的细胞显色,嗜铬细胞瘤所有细胞的75%显色,颈动脉体瘤所有细胞的50%显色,并且大部分为来自主细胞的瘤细胞显色。IGF一Ⅱ阳性表达绝大多数在细胞浆内呈粗大颗粒状且弥漫分布,少数在核周密布。结果表明:人IGF-Ⅱ存在成人肾上腺髓质、颈动脉体及其来源的肿瘤组织中,IGF-Ⅱ在肿瘤中表达强于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4.
球体蛛在我国首次被发现,本文记述了产于我国海南的纳尔蛛属一新种,定名为华纳尔蛛Wendilgarda sinensis sp. 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教育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6.
通过生长两天的菌丝超微结构的观察,我们首次发现在生长两天的菌丝中内含体堵塞隔膜孔帽的孔口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挤压通道,使通道成扁半圆形。因此,推测内含体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在菌丝隔膜形成后的最初阶段调控相邻细胞问物质的流量和物质交流,维持细胞问的动态平衡。通过生长两天的菌核内隔膜超微结构的观察,隔膜孔通道已被完全堵塞,菌丝细胞显示出了老化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8.
棉属(Gossypium)的种间杂交是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种间杂交,可将棉属中某些种,尤其是野生种和半野生种的优良特性引入生产上栽培的种,从而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新类型或新品型。这是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的愿望。同时,棉属的种间杂交对创造雄性不育系,探索棉属的分类与进化以及对于遗传育种理论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然而,棉属的种间杂交也和其它一些植物一样存在着杂交亲本的不亲和性和杂种后代的不育性。根据胚胎学 相似文献
9.
单倍体培养是快速获得菊科纯合系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进行单倍体研究的菊科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9个已成功获得单倍体植株。菊科中诱导单倍体的途径有花药培养、小孢子培养、离体雌核培养、远源杂交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外植体发育时期、预处理、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对单倍体植株诱导再生的影响。对菊科植物单倍体诱导的几种途径进行对比总结,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β3受体激动剂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3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以探讨β3受体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ISO组、Nadolol ISO组、BRL组、PTX BRL组、L-NAME BRL、Nadolol BRL组和Buprandol BRL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cAMP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β3受体mRNA表达。结果:ISO(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升高cAMP水平,这种作用可被Nadolol(为β1,β2受体抑制剂)阻断。BRL-37344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cAMP含量,这种作用可被PTX(Gi蛋白抑制剂)和Bupranolol(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荆)完全阻断,同时可被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部分阻断,不受Badolol影响。RT-PCR方法测出心肌细胞中有β3受体mRNA表达。结论:心肌细胞中存在β3受体,它在心肌表现为负性变力作用,β3受体的效应不受β1,β2受体抑制剂影响。心脏β3受体信号途径中可能有Gi蛋白的参与,并且经过一氧化氮合酶途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