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篇 |
免费 | 213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8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亚大都市学生头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讨居住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对头型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法,调查测量了东亚三个国家四个集团3472名6-17岁学生的头长和头宽,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其平均值、头指数,回归方程,并作性差和地区差检验,其结果表明:中国大连学生为特圆头型,菲律宾马尼拉学生为圆头型,地理位置在大连和马尼拉之间的日本东京的学生的头型也位于二者之间,生活富裕集团的头长和头宽明显大于生活贫穷集团的学生,但头型二 相似文献
2.
华麻花头根中的蜕皮甾酮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华麻花头(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根中分得7种蜕皮甾酮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0-羟基蜕皮松(1),podecdysone C(2),3-氧-乙酰基-20-羟基蜕皮松(3),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4),shidasterone(5),atrotosterone C(6)和carthamosterone(7),其中20-羟基蜕皮松-20,22.缩丁醛为一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研究池塘养殖的鲩 (草 )鱼体内寄生的头槽绦虫 (B .acheilognathi)的种群动态。于 1 986、1 9 87和 1 998三年内分别观察 0、Ⅰ龄幼鲩及Ⅱ龄商品鲩感染的情况。 0龄及Ⅰ龄越冬鲩的绦虫种群由初染至收敛周期为 1年 ,Ⅱ龄鲩不感染 ,冬季高感染率导致早春水温在 2 0 4℃的感染高峰 ,感染强度持续数月 ,6月达到 2 4 3虫 /鱼。未感染的 0及Ⅰ龄幼鲩在 2、 3月分别引进放养感染了的越冬Ⅰ龄鲩的池塘。1个月后 ,感染率达到 93 1 %~ 96 9% ,8至 9月感染率迅速下降 ,1 0月又稍升高。 1 986和 1 987年的 4~8月 ,绦虫的分布 (S2 / X) >1 ,为聚集分布 ,体长 <1cm的幼虫在种群结构中占优势 ,为 97 2 %~98 2 % ,1 1月幼虫数目下降 ,大孕节绦虫随之出现 ,1 2月大孕节绦虫仅少数存留或全部消失。试验结果为消灭鲩鱼绦虫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菲菊头蝠是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的翼手目种类,在中国大陆南部和海南岛有广泛分布。为探讨热带菲菊头蝠是否具有冬眠期(12 月至翌年2 月)储精现象及生殖腺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海南岛的菲菊头蝠成年雄蝠和成年雌蝠生殖系统在冬眠期间的变化进行了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成年雄蝠在冬眠期间附睾内储存大量精子,推测其储存时间超过2 个月;冬眠期间曲细精管横截面积、精子细胞数量和间质细胞数量在冬眠期逐月显著性减少,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数量在12 月与翌年1 月间均无显著性变化,而在冬眠末期的2 月显著增多。在雌蝠子宫和卵巢内均未发现精子储存现象,但卵巢内具有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雄蝠在冬眠期间曲细精管逐月萎缩,但生精上皮精母细胞的数量在冬眠末期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低温锻炼对绵头雪莲花组织培养苗抗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山植物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组织培养苗经2℃低温锻炼后抗寒性明显增强,SOD、CAT、POD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脱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仍高于低温锻炼期间的水平,脱锻炼后抗氧化酶活性略有上升或保持稳定状态.这些变化是绵头雪莲花组织培养苗适应低温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应用树状DNA杂交(DDH)对生殖道尖锐湿疣中HPV DNA的分型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手术切除的50例生殖道尖锐湿疣新鲜标本中,以及15例正常人血清中,提取基因组DNA,同时用树状DNA杂交(dendrimer DNA hybridizalion,DDH)技术和PCR进行HPV DNA的分型检测.结果50例尖锐湿疣中,以DDH方法检测,感染HPV6型者20例,感染11型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3例,总检测率达94%;以PCR方法检测,HPV6型感染者21例,11型感染者24例,6/11型混合感染者3例,阴性2例,总检测率为96%.15例正常人血清中,以DDH方法检测,HPV感染的假阳性率为0%;以PCR检测,假阳性率为6.67%.还以HPV阳性标本对DDH方法做了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阳性病例DNA检测最低浓度为97.28pg/ml.研究表明,DDH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且成本较低,操作安全简便,可适用于基层中小医院较大样本量筛查. 相似文献
7.
刘海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22(6):653-454
<正>在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分布着种子直径为30 cm、重达20 kg的巨籽棕[Lodoicea maldivica(J.F.Gmel.)Pers.]——全世界种子最大、种子最重的植物。巨籽棕为棕榈科,单干型,高达30 m,胸径40 cm,基部可形成高45 cm、直径75 cm的\"座茎\"**;叶掌状浅裂,具中肋,叶身长5.4 m,宽3.6 m,叶柄长3.6 m;雌雄异株;雄花序猫尾状;雌花序\"之\"字形弯曲;果实梨形,长45 cm;种子1(~3),卵球形,沿纵轴方向二浅裂(图1)。 相似文献
8.
采用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9例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8例增生型营养不良组织中,2例HPV-16阳性,1例HPV33阳性,在3例组织中探测到HPV16相关序列,在1例混合型中也检测到HPV16相关序例,HPV DNA的总检出率为77%。结果提示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