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1024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葡萄斑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定旭  田娟 《昆虫知识》1997,34(3):154-156
葡萄斑叶蝉在豫西各地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落叶下、杂草丛等越冬。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及8月上旬。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秋末清扫落叶并销毁;成虫产卵盛期人工摘虫叶;喷洒20%杀灭菊酯3000倍稀释液或50%辛硫磷2000倍稀释液,杀虫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4.
湖南衡山蹦蝗属一新种(直翅目:斑腿蝗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鹏 《动物分类学报》1998,23(2):188-190
本文记述采自湖南省衡山地区的蹦蝗属Sinopodisma Chang一新种,衡山蹦蝗S.hengshanica sp.nov.。  相似文献   
5.
一株广谱中和抗原性出血热病毒株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株分离自杭州市褐家鼠的出血热病毒Gou_3株的免疫血清对10株I型病毒的中和滴度除二株为160外均为320,而对4株Ⅱ型病毒的滴度为320—640,说明Gou_3株免疫血清对两型毒株中和效价大多数无差异或只差2倍,是一株中和抗原广谱的毒株。用I型和Ⅱ型毒株免疫血清对Gou_3株进行型别检定结果表明Gou_3株是Ⅱ型病毒。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中国斑腿蝗科2新种:红股蹦蝗Sinopodisma rufofemoralis sp.nov.(正模♂,副模6♂♂,2♀♀,广西融安元宝山);钝齿卵翅蝗Caryanda obtusidentata sp.nov.(正模♂,副模4♂♂,2♀♀,湖南宜章莽山自然保护区泽子坪).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8.
报道生于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枯叶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一新种,即斑茅生散斑壳Lophodermium saccharicola。对该种提供了中英文形态描述、图解和讨论。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9.
莲花山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年 3~ 4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利用无线电遥测和直接观察 ,分析了斑尾榛鸡(Bonasasewerzowi)的栖息地选择特征。结果表明 ,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一般在东北坡向 ,并具有高大乔木、下层植被盖度较高、灌丛较丰富的特点 ,这与食物丰富度较高及环境隐蔽性较强有关。栖息地质量对于配对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分析表明 ,栖息地内 0 5~ 2 5m植被水平遮挡度、柳树数量、箭竹数量是影响斑尾榛鸡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建议在对斑尾榛鸡栖息地采取保护措施时 ,不仅要保护原生乔木 ,还要加强对灌丛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