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5篇 |
国内免费 | 100篇 |
完全免费 | 12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1984、1989和1994年3个时相的航空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在ARCI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建立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景观数据库。将城乡交错带划分出5个一级景观类型,12个二级景观类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对1984—1994年上海西南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到1984—1989年和1989—1994年两个时期各种景观的结构变化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异。城乡交错带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区域发展常常受政策性因素的作用较大,不合理的景观格局常常是城市生态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虽然景观类型个体受人为控制较强,但整体却由于缺乏协调而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性,这将造成今后景观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的难点。因此今后有必要确立城乡交错带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合理的景观结构,注重保护开敞空间,确立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发展体系,提高区域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把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基本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的样品制备和分离、蛋白质的检测、凝胶图像分析、蛋白质的鉴定以及蛋白质数据库构建等,并就蛋白质鉴定的常用方法如氨基酸组成分析方法、蛋白质末端序列分析、肽质量指纹谱作了详细阐述.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最新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蛋白质组”(proteome)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iams等于1994年提出,指的是由基因组编码的全部蛋白质[1]。今后生命科学的重点将是在蛋白质组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及活动规律。尽管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至今只不过四年时间,但它的... 相似文献
4.
多年平均降水资源空间变化模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研究是集水农业工程规划的基础,也是有限的降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的依据。研究利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研究区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及近30年的年均降水量空间数据库;采用9种算法(距离权重法、趋势面法、样条函数法、普通Kriging法、通用Kriging方法1、通用Kriging方法2、泰森多边形法、多元回归法和综合方法),计算并比较分析了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相似文献
5.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杨凌为研究区域,选择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7个田块土壤,利用模糊数学中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经取样数合理性统计分析,27个样点估计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评价能够满足90%置信水平条件下15%和20%的相对误差取样数的精度需求。运用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变量的Norm值筛选速效钾、碳酸钙、全磷、全氮、土壤有机质、CEC、速效磷、全钾进入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库集(MDS),利用非线性隶属度函数实现评价指标量纲归一化且评价单项肥力指标,利用雷达图直观地反映单因素肥力指标在土壤中的状态以及土壤肥力的整体状况,结果表明,全磷和碳酸钙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研究区域在田块评价尺度上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范围为0.7~0.8。 相似文献
7.
五龄家蚕若干组织器官蛋白质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构建家蚕蛋白质数据库,达到从蛋白质水平研究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加工修饰的目的,采用五龄家蚕休体壁、中肠和脂肪为材料获取蛋白质样品,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对其中的40个蛋白质斑点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检索,发现其中58.5%的蛋白质与果蝇的有关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36.5%与其他生物的蛋白质具有较高同源性,只有5%与家蚕已知蛋白拷贝产高同源性,研究发现有27个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在家蚕中是第一次被检测到,并通过互联网向SWISS-PROT数据库进行了登录。研究证明利用蛋白质数据库的结果,可以得到基因表达及其产物修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茶树病虫害多媒体数据库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介绍了应用Visual foxpro6.0语言、结合我我媒体技术开发茶树病虫害数据库的结果。该数据库包括:42种茶树害虫和21种茶树病害的鉴别、咨询知识库,主要病虫的测报、防治决策专家系统,常用农药知识库及系统维护等模块,是一种查询简便、计算的茶树病虫计算机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化表达和计算方法研究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土壤空间数据库包含926个土壤类型单元,690个土属类型,94 000多个图斑;土壤属性数据库收录了7 292个全国各类型土壤的剖面数据,包括81个土壤属性字段.研究采用“土壤类型GIS连接法”实现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与图形图斑连接,通过制图单元碳储量求和得出全国或者区域碳储量,并利用面积平均法计算全国及各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平均密度.结果表明,中国的土壤面积共有928.10×104 km2,有机碳储量为89.14 Pg (1 Pg=1015 g),土壤平均碳密度9.60 kg·m-2,是目前与真值最为接近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近些年来 ,孢粉 植被 气候关系研究已成为世界孢粉学界的热点之一。空气孢粉学的研究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花粉过敏症、农业收成预报和第四纪植被与环境重建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不断发展 ;近年来 ,为开展全球范围的古环境研究 ,各大洲相继建立了孢粉数据库 ,大量开展表土孢粉研究。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的建立 ,汇集了我国近半个世纪积累的孢粉资料 ,并利用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 ,系统开展了中国现代表土孢粉、6kaBP(中全新世 )及 1 8kaBP(末次盛冰期 )的生物群区模拟及重建 ,建立了花粉 气候转换函数和响应面模型 ,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冲积物孢粉学和环境考古孢粉学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特征指示种花粉雨研究 ,对古生态环境重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