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89篇
  41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枯落物作为介导土-草界面过程的重要环节,主要调控地上-地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其分解对土壤食物网和土壤生物营养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动物是枯落物与土壤之间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媒介,是枯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过程的主要调节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枯落物分解与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的生长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灌丛植物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物质生产和群落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1.在高寒灌丛草场,禾草类,莎草类和灌丛类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平均生长速率随着放牧强度的减轻而增大;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植株平均高度,植被盖度水平也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p<0.01)。2.各项生长分析参数中:叶面积比率,叶面积干重比和叶干重比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相关(p<0.5),  相似文献   
3.
放牧胁迫下沙质草地植被的受损过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科尔沁沙地为期5a的放牧试验,分析探讨了过牧条件下沙质草地植被的受损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持续过牧下,植被严重受损。其基本过程是,随着植物茎叶被大量啃食,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现存生物量急剧下降,连续过牧5a已分别较禁牧区低82.1%、94.0%和97.9%。但草地的净初级生产力(现存生物量 家畜采食量)下降幅度较小,第5年仍为禁牧的49.5%,而其被家畜啃食的净牧草量与现存生物量的比值高达23:1,远远高于中牧和轻牧的1:1和0.3:1水平。过牧下,物种丰富度、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急剧下降。第5年分别为禁牧区的35.0%、29.8%和45.9%,家畜喜食的多年生和1年生植物被不喜食的1年生植物所取代,劣质牧草比例达到86%,草地生活型趋于简单。随着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下降,地下生物量也趋于下降.根层分布浅层化。在这一退化过程的后期,由于地面裸露,风沙活动强烈,植被退化进程加速,这和草甸草原植被放牧所引起的退化存在明显区别。轻牧和中牧对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现存生物量也有很大影响.但试验期内对草地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尚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喻泓  吴波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523-532
在干旱、半干旱区草场上,由于饮水的需求导致牲畜经常性地集中在水源点周围,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以水源点为中心呈梯度退化,形成水源圈.按照放牧影响程度的大小,以水源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将水源圈划分为“牺牲带”、过渡带和自然带3部分,水源圈内的植被、土壤等对放牧的响应也呈梯度变化.由于水源圈内存在着“天然的放牧梯度”,使其成为研究放牧对植被、土壤的影响和自然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绝佳场所.本文对水源圈的概念、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区草场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压力下大针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丹  赵萌莉  韩冰  韩国栋 《生态学报》2006,26(10):3175-3183
大针茅是亚洲中部草原亚区特有的蒙古草原种,以大针茅建群的草原在内蒙古的分布面积为2 798 081hm^2.从遗传多样性上探讨了大针茅种群在放牧压力下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导致部分基因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9%.Nei's指数计算的大针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0.1984,说明有19.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 80.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由Shannon's和Nei's多样性指数检测的大针茅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加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根据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图中, 中度和重度放牧样地首先聚为一类, 不放牧和轻度放牧样地聚为一类, 随后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于应文  南志标 《生态学报》2008,28(2):777-785
综述了畜尿特征及其对草地植被和家畜选择采食的作用.畜尿主要成分为尿素,尿斑N浓度一般为20~80 g N/m2.家畜排尿量和尿斑大小与家畜种类、饮水次数和放牧季节有关.畜尿空间分布表现为数量和浓度的不同,常呈线形函数形式随机分布于家畜采食路线周围,尿斑中心与边缘的尿N浓度差别很大.通常,畜尿对草地植物的影响限于尿斑区域,约为尿斑面积的2倍,作用时间可持续6~12个月;对草地植物生长具长期促进和短期灼烧作用,其效应大小与尿N浓度和施尿时期有关.一般畜尿促进禾草生长,抑制豆科草的生长和固氮作用.尿斑处植物的N成分比非施尿斑块高,植物吸收的N量随家畜年排泄N不同而异,尿排泄对植物生长的正效应发生于≤250 kg N/(hm2·a)情况下.畜尿排泄增加草地植物多度、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并受放牧、培育措施的影响.不同植物对畜尿的响应不同,放牧家畜对尿斑不同植物的选食性和补偿性生长差异,是引起和维持草地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放牧家畜具优先选食和反复采食尿斑植物或高营养斑块的特点,亦经常在远离高营养植被斑块的地方采食.具体草地管理与生产实践中,可通过在草地采食不足的地方设置饮水点、补饲料及搭荫棚等措施,提高家畜对整个草地的利用,以降低家畜对尿排泄物密集区高N植被斑块的过度采食.  相似文献   
7.
放牧草地健康管理的生理指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依据草地对席子和牧的生理响应,用牧草生理低限(PLL),生理上限(PUL)和再生长期(R期)长度/放牧期(G期)长度的比值(R/G)等指标。构建了放牧草地健康评价的生理阈限双因子法,并以光合作用及其相关参数分析了多年生黑麦草轮牧草地的健康指标。维持草地适宜的双因子生理阈限的R/G比值,旨在放牧后草地功能与健康的完全恢复,是放牧草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锡林河流域草地灌木化表现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的扩张。为了研究放牧与小叶锦鸡儿种群扩张的关系, 从小叶锦鸡儿的种子产量和萌发入手, 分析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生殖的直接影响(即放牧的直接影响)以及不同放牧处理下昆虫种群对小叶锦鸡儿生殖造成的影响(即放牧的间接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处理下小叶锦鸡儿果荚的数量、种子产量以及昆虫对种子的取食, 发现放牧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性质不同, 放牧的直接影响是不利于小叶锦鸡儿的繁殖,而其间接影响却对小叶锦鸡儿的繁殖有利, 且这两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互相抵消。根据所得的研究结果可知在停止放牧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小叶锦鸡儿种群扩张的可能性会增加, 因此在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放牧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其飞  罗格平  李超凡  黄晓东 《生态学报》2017,37(13):4392-4399
<正>确评估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对区域尺度碳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放牧是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人类活动,但放牧对草地碳平衡与碳动态的影响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生态系统放牧模型Biome-BGC grazing,通过情景模拟综合评价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动态。结果表明:1)1979—2007年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总量为0.38Pg C,其中由放牧导致的碳释放为0.37Pg C;2)当平均放牧率小于0.24头标准羊/hm~2时,放牧能够促进草地碳固定。研究实现了BiomeBGC grazing模型在区域尺度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及放牧对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变化的驱动机理,对探明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的源/汇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齐之尧  叶楝  黎焕琦   《广西植物》1982,(1):37-39
<正> 土壤侵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引起的生态平衡失调,水、土、肥流失,生产力减低,从而威胁人民生产、生活的现象。它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地区本身受害,而且会使江河中的流水暴涨暴落,流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淤塞水库、湖泊、旱涝成灾,影响灌溉、发电、通航,危害农业、工业、交通,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