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5篇 |
免费 | 1743篇 |
国内免费 | 903篇 |
专业分类
59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0篇 |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61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65篇 |
2015年 | 162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224篇 |
2011年 | 215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350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214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6年 | 11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大鼠心房肌细胞核周区特殊颗粒(ASG)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和数密度及平均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尔基复合体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的心房利钠肽(ANP)的免疫反应强度比对照组强(P<0.001)。提示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对心房利钠肽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表明ANP作为生理和病理调节递质与代谢刺激相拮抗。 相似文献
2.
乳牙列的大小直接影响恒牙的排列及(牙合)关系的建立,为预防及矫治牙(牙合)畸形,研究分析乳牙列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虽有一些测量乳牙列的文献报导,但测量工具多为游标卡尺,这对于牙列长度、周长及对称性的测量有一定困难,作者以简易牙列测量器在石膏模型上测定牙列的宽度、长度、周长及对称性。操作快速而简便,便于临床推广。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等方法对原代培养大鼠脊神经元的形态及其纽蛋白(vinculin)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用细胞松驰素D(cytochalasinD)-丝状肌动蛋白解剖处理细胞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细胞内纽蛋白的分布,结果: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见2-4个细长的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姑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均有分布,细胞松驰素D处理细胞后,神经元胞体变大,轮廓不清,突起增多,变矩,变粗,多分支且分支末端膨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在核周的人布明显增加,而且在突起内的分布则变得不连续,呈散在点状。结论:丝状肌动蛋白(filemental-actin,F-actin)的完整性对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形态是必需的,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与纽蛋白分布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SP1在水稻“源-库”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为解析稻穗形成的机理和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以sp1与WT为材料,进行氮处理和生长分析,表型鉴定、碳水化合物测定和RT-qPCR检测。结果发现,氮处理10 d时,sp1与WT无表型差异,但在高、中氮条件下,sp1相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4 d时sp1叶鞘、根、植株干重提高,叶鞘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值提高,说明充裕的氮能促进sp1生长,SP1可能影响叶鞘碳-氮平衡。抽穗期sp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数显著提高,稻穗变小并伴随高位分蘖发生。孕穗期sp1茎、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WT差异较小,但抽穗期茎中淀粉、蔗糖和叶鞘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提高。SP1在叶鞘基部高表达,推测突变SP1能抑制蔗糖由茎鞘向穗的运输,导致高位分蘖发生和稻穗变小。SP1可应用于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5.
牛奶子花粉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制备牛奶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自然干燥法制样,牛奶子花粉外观变形严重;采用固定—脱水制样,花粉外形保持良好,牛奶子花粉近球形,极面观钝三角圆形,具3沟,表面具脑纹状雕纹。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牛奶子花粉开花后不同时间的生活力,结果表明:牛奶子花粉生活力在开花初较高,并在开花后36h内维持在80%以上,之后迅速下降,但在花期末仍有部分花粉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RAPD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43份石刁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田间试验相关分析表明,茎粗、林高、茎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者是影响石刁柏产量的主要因素。茎粗、株高、产量与一级笋率呈显著正相关。花梗全紫的石刁柏一级笋率相对较高。根据形态学指标将材料分为7大类。在分子标记中,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清晰、稳定可重复DNA片段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在供试材料中共获得183条扩增产物,产生的DNA片段大小主要分布在200~1600bp之间,其中170条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92.92%。各基因型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407~0.931之间,平均相似性为0.765,可见石刁柏各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多态性较为丰富。经UPGMA方法建立的树状图,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8大类群。形态学指标与遗传多样性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枝节间距、花梗颜色、每簇拟叶数、最长分枝长度、茎粗5个形态学指标与遗传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假鹰爪属和皂帽花属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假鹰爪属Desmos 4种植物和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 3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假鹰爪属植物叶片近轴面表皮具大型球状含晶簇细胞和不含晶簇的表皮细胞两种类型,远轴面表皮细胞均具一较小的晶簇;叶肉组织明显分化为栅栏组织细胞和海绵组织细胞,油细胞分布于第2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内,单位毫米叶宽油细胞数为4~6个;主脉维管组织被薄壁细胞分隔成束状。皂帽花属植物叶片近轴面表皮细胞形状相同,均具一晶簇,远轴面表皮细胞的晶簇和近轴面表皮细胞的晶簇相似;靠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组织均分化为栅栏组织细胞,在两层栅栏组织细胞之间分化为一至几层海绵组织细胞,油细胞分布于海绵组织内,单位毫米叶宽油细胞数为2~3个;主脉维管组织形成连续的环状。由此可见两属叶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支持假鹰爪属和皂帽花属为两个独立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刺萄萄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是中国野生萄萄中果粒最大的一个种,其果实高抗炭疽病和白腐病,在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一直作为鲜食和酿酒品种栽培利用。刺葡萄种内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为了充分挖掘利用刺葡萄资源,提高刺葡萄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刺葡萄的物候学、花器类型、形态性状、果实理化性状、花粉形态、DNA遗传水平和抗性等方面进行种内多样性的研究和综述,以期为刺葡萄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评价和发掘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茭白黑粉菌在茭白植株内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茭白黑粉菌的菌丝体多年生,越冬期宿存于茭白地下茎中,翌年春天入侵由地下茎芽体形成的植株。菌丝具隔膜,分枝,细胞双核,在寄主细胞间隙并入侵细胞中生长,无吸器;受菌丝侵染的茭白地上茎薄壁细胞分裂增多,体积加大,并高度液泡化,使茎膨大。部分菌丝在茭白茎膨大后期菌丝壁胶化,原生质收缩成团,生成厚壁,形成冬孢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