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73篇 |
免费 | 2426篇 |
国内免费 | 1288篇 |
专业分类
77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9篇 |
2024年 | 204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60篇 |
2019年 | 196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299篇 |
2013年 | 244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85篇 |
2010年 | 297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309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81篇 |
2004年 | 227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53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215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形态计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大鼠心房肌细胞核周区特殊颗粒(ASG)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和数密度及平均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高尔基复合体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别(P>0.05)。实验组的心房利钠肽(ANP)的免疫反应强度比对照组强(P<0.001)。提示胰岛素诱导低血糖对心房利钠肽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表明ANP作为生理和病理调节递质与代谢刺激相拮抗。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鲍鱼菇栽培性状的初报王玉杰,石德荣(辽宁省出口食用菌研究所.大连116100)随着市场的需要,鲍鱼菇的生产正在不断发展。现将笔者对日本鲍鱼菇(简称G)和泰国鲍鱼菇(简称n栽培性状观察比较情况总结如下:一对培养料的选择和利用1在100gro棉壳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界除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外,还存在一种既可表现为质量性状、又可表现为数量性状的中介性状类型,称之兼性性状(或称“两性性状”)。兼性性状存在着三种可能的遗传基础:①由兼性基因控制的兼性性状。兼性基因是一种既具有主基因的显隐性特点,又具有微效基因的剂量累加效应的基因类型。②由并联式基因控制的兼性性状。某些抗性性状的多个基因K(K≥2)以并联方式协同控制性状的综合水平性表达,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当K=1时,抗性基因系统中只有一个主基因——单个主基因控制性状的垂直性表达,表现为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③由主基因系统和微效多基因系统协同控制的兼性性状。其中微效基因系统参与性状数量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等方法对原代培养大鼠脊神经元的形态及其纽蛋白(vinculin)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用细胞松驰素D(cytochalasinD)-丝状肌动蛋白解剖处理细胞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细胞内纽蛋白的分布,结果: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见2-4个细长的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姑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均有分布,细胞松驰素D处理细胞后,神经元胞体变大,轮廓不清,突起增多,变矩,变粗,多分支且分支末端膨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在核周的人布明显增加,而且在突起内的分布则变得不连续,呈散在点状。结论:丝状肌动蛋白(filemental-actin,F-actin)的完整性对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形态是必需的,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与纽蛋白分布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6.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忠华、柳小春、施启顺三先生对猪遗传育种作了深入研究 ,他们探讨了血浆蛋白酶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测定了杜洛克、长白、大白、杜×长大、大×长大、长×大、大×长等 7个品种组合的 8个血浆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及部分生长性能与胴体性状 ,计算了平均基因杂合度 ,部分经济性状实测值和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 ,与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后腿、腿臀比的实测值或杂交优势率呈正相关 ,与腿肌面积的实测值和杂交优势率呈负相关 ,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亲本间遗传距离可为…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 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探讨SP1在水稻“源-库”系统中的调控作用,为解析稻穗形成的机理和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以sp1与WT为材料,进行氮处理和生长分析,表型鉴定、碳水化合物测定和RT-qPCR检测。结果发现,氮处理10 d时,sp1与WT无表型差异,但在高、中氮条件下,sp1相对生长速率显著提高;24 d时sp1叶鞘、根、植株干重提高,叶鞘氮含量降低、碳/氮比值提高,说明充裕的氮能促进sp1生长,SP1可能影响叶鞘碳-氮平衡。抽穗期sp1株高显著降低,分蘖数显著提高,稻穗变小并伴随高位分蘖发生。孕穗期sp1茎、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与WT差异较小,但抽穗期茎中淀粉、蔗糖和叶鞘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提高。SP1在叶鞘基部高表达,推测突变SP1能抑制蔗糖由茎鞘向穗的运输,导致高位分蘖发生和稻穗变小。SP1可应用于青贮饲料稻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9.
牛奶子花粉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制备牛奶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自然干燥法制样,牛奶子花粉外观变形严重;采用固定—脱水制样,花粉外形保持良好,牛奶子花粉近球形,极面观钝三角圆形,具3沟,表面具脑纹状雕纹。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牛奶子花粉开花后不同时间的生活力,结果表明:牛奶子花粉生活力在开花初较高,并在开花后36h内维持在80%以上,之后迅速下降,但在花期末仍有部分花粉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将病叶面积百分比(DLA)、病斑大小(LS)和病斑数(LN)作为对叶瘟部分抗性的性状,将病斑长度(LL)和孢子量(CA)作为对穗瘟部分抗性的性状。所构建的图谱包含168个标记。应用QTLMapper 1.01b,共检测到11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和28对双因子互作,有3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参与对同一性状的互作。QTL的主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4.7%~38.8%,而上位性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16.0%~51.7%,QTL的主效应对大多数性状的贡献率小于互作效应,表明互作效应对于部分抗性的重要作用。对穗瘟部分抗性的两个性状LL和CA,所检测到QTL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6%和82.6%,表明由排除了主效抗病基因的感病株系组成的亚群体适合于进行部分抗性QTL定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