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5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11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树突状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可以从外周血分离获得。本研究对自人外周血分离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血树突状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lysozyme阴性反应。细胞形态不规则,有长短、粗细不等的突起,核不规则且多扭曲。体外培养时,血树突状细胞可互相接触,或数个聚集成群或与淋巴细胞形成花环。实验中发现S—100蛋白阳性的血树突状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文中除对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外,还提出了这两类细胞很可能是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和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 12h 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统计结果显示其孢子萌发率在 6h 和 12h 分别为 83%和 95%,附着胞形成率在 12h 和 24h 分别为 93% 和 9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病菌侵入以后在寄主角质层下和表皮细胞之间扩展、定殖并可形成子座。接种后12d,病菌开始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每产生一个单生的分生孢子就形成一个环痕并延伸其长度。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沿叶脉形成,在叶片上呈网状扩展,此时叶片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3.
主要综述了须癣毛癣菌在特比萘芬作用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当特比萘芬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因浓度不同而发生程度不同的超微结构改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发生弯曲和肿胀,顶端和中间出现球状膨大,菌丝变短粗,甚至坍陷、剥脱、破裂。分生孢子的细胞壁表面粗糙、出现小孔、凹陷、甚至外层剥脱。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皱缩的胞浆膜和细胞外壁之间或细胞核内出现电子致密颗粒,胞浆膜、核膜、线粒体膜等不连续甚至出现变性。分生孢子细胞壁外层剥离,细胞膜被破坏,胞浆内出现膨大的空泡和电子致密区,并黏附到胞浆膜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孕酮( PRO)暴露对雌性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的形态雄性化生物学效应。方法将性未成熟的雌性食蚊鱼个体分别静水暴露于0.5、5、50和500 nmol/L不同浓度的PRO实验组中,并设置对照组和平行组。持续暴露42 d后观察与测定食蚊鱼的体长、体重、臀鳍第3鳍条和第14,15,16椎肋骨形态雄性化变化等指标,同时观察卵巢发育状况。结果食蚊鱼暴露42 d后,与对照组相比,50和500 nmol/L实验组食蚊鱼的体长( BL)有极显著减少(分别P<0.01);无论是低浓度组还是高浓度组,暴露实验后体重( BW)都有显著性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PRO暴露对食蚊鱼身体健康指数(CF)的影响,只有在5 nmol/L浓度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500 nmol/L浓度处理后,第3臀鳍条分节数(FJ)、长度(FL)和最宽处宽度(FW)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形态雄性化变化明显;其他浓度组则无明显区别(P>0.05);500 nmol/L PRO实验组中,雌性食蚊鱼的第14,15,16椎肋骨的L值、D值和L:D值都出现极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表明形态雄性化变化明显;组织切片观察揭示,暴露组食蚊鱼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II、III时相卵母细胞胞核发生肿胀现象。结论孕激素暴露诱导雌性食蚊鱼形态雄性化的生物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英文版)》2013,(3):187-189
Fanged frogs, now called Limnonectes kuhlii, from Borneo are remotely related to true Javanese L. kuhliL For future taxonomy of Bornean fanged frogs, we fix the nomenclatural status of two existing names, Rana conspicillata Giunther, 1872 and Rana paradoxa Mocquard, 1890.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the type-series revealed heterospecific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species. For R. conspicillata, we designate BMNH 1947.2.29.20 as the lectotype, and for R. para doxa, we also designate MNHN 1889.222 as the lectotype and propose a replacement name Limnonectes mocquardi,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ir nomenclature. 相似文献
6.
7.
8.
新丛赤壳属真菌DNA条形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丛赤壳属19个种为材料,选择ITSrDNA,β-tubulin,EF—1α和RPB2作为候选基因,对获得的205个序列片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筛选该属的DNA条形码.将种内与种间序列差异以及序列获得的难易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任何一个单独的基因都不宜作为其DNA条形码,EF-1α与RPB2基因组合可以准确识别种内与种间差异,建议作为该类真菌的DNA条形码.研究过程中,将形态学与序列分析相结合,发现顶环新丛赤壳和小孢新从赤壳两个隐存种.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