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简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种群动态研究中,掌握种群年龄结构有助手估算个体生长率、达性成熟年龄、最高及平均寿命、种群出生率及死亡率等,因此种群年龄划分有其一定必要性。但是,由于在自然 相似文献
3.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4.
鲫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在年龄鉴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耳石重量在年龄组间重叠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的,即生长慢的耳石重量比年龄小的,即生长快的大,不同龄组之间耳石重量有显著差异(P<0.05),按年龄组在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构与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用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文中对耳石重量直接用于确定鱼类年龄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黑线仓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鼠类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的基础内容。种群年龄组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鼠类数量的波动。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是北京地区农田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探讨该鼠种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控制其危害,研究其种群年龄组成及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鼠类生态学的研究中 ,对鼠类年龄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有助于了解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大沙鼠 (Rhombomysopimus)是中亚地区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重要害鼠之一 ,在内蒙古西部的梭梭 (Haloxylonammodendron)林区 ,由于大沙鼠的啃咬 ,影响了该地区梭梭林的正常结实 ,从而降低了结实量[1 ] 。同时 ,大沙鼠又是鼠疫和皮肤利什曼病的重要宿主。对大沙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 ,从而为有效防治大沙鼠鼠… 相似文献
7.
8.
9.
10.
长尾黄鼠年龄鉴定及其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以牙齿生长发育及臼齿磨损度鉴定长尾黄鼠年龄的方法,探讨了长尾黄鼠年龄与体重、体长及繁殖力的相互关系。将824只黄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分析表明,除幼体组外,其他各组的体重、体长及繁殖力和产仔数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