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完全免费 | 5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蜂是膜翅目昆虫中的重要类群,在自然界种类多,数量大。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膜翅目昆虫大约有10万种”’,其中许多种类与农林害虫长期保持一定的制约关系,在害虫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但是,直到近20年来,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才受到重视,并给予了广泛的、深入的研究”-‘’严格地讲,寄生蜂应该称为拟寄生蜂,它与通常所说的寄生昆虫像虱子、臭虫等有明显不同,主要区别在于:1.寄生仅仅发生在未成熟阶段,而成虫阶段营自由生活;2.寄…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寄生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的概念、过程、适应性意义及影响因子。学习是寄生蜂的一种普遍特征,但学习基本上只发生在成虫期,其中联系性学习是一个主要特征。学习可产生启动和嗜好性学习二种效应,在寄生蜂搜索寄主的各个步骤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可高效地识别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搜索效率。学习的潜力及效应可依寄生蜂和寄主的食性专化程度、寄主的发育阶段、寄生蜂自身的生理状态及环境中刺激的性质等因子而变化。对寄生蜂学习行为的了解有助于发展对其行为调控的技术,提高寄生蜂对害虫控制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4.
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小蜂,黄潜蝇姬小蜂,甘蓝潜潜蝇茧蜂和离潜蝇的种群数量将比原各群增长1.23,2.73,5.98,5.92和5.71倍,在春季菜豆,豇豆,丝瓜和黄瓜上第2代美洲斑潜蝇中,若排除寄生蜂作用因子后,美洲斑潜蝇在上述4种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将分别多增长2.73,2.87,2.24和1.89倍,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大于1龄,2龄幼虫和蛹的控制作用;春季美洲斑潜连续世代中,第1,2代寄生蜂的控制作用较第3,4,5代低,寄生蜂有菜豆和豇豆上的控制作用比在丝瓜和黄瓜上高。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温度条件对利用黄粉甲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恒温 2 0 ,2 2 ,2 4,2 6,2 8和 3 0℃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 .做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 ,测定了其发育历期和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 ,在被测温度范围内 ,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 3 60℃ ,有效积温为 3 2 0 0 7日·度。温度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和性比都有较显著影响。结合发育历期的结果 ,认为适于人工大量繁蜂的温度范围为 2 4~ 2 8℃ ,2 6℃为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8.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 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 μg和1 000 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榕隐头果内寄生蜂种类及生态学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研究采用定期、定点、定树采样调查和观察研究的方法,获得寄生于高榕隐头果内小蜂(Chalcidoidea)为6个科,14个属,25种。根据小蜂行为把高榕小蜂划分为2类,一类为传粉小蜂,另一类为非传粉小蜂,其中传粉小蜂有2种,主要的传粉小蜂只有Eupristina altissima 一种,另一种仅在部分季节少量出现。高榕隐头果果态变化大,直径2.5cm以上的大号果中仅寄生非传粉小蜂,这些小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榕隐头果中寄生的小蜂种类和生态特性,分析了部分寄生蜂对榕树—传粉者共生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田和稻田茧蜂近缘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我国棉田和水稻田分别有寄生棉红铃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茧蜂近缘种 ,著者以RAPD分子标记构建此 4种茧蜂基因组的RAPD多态性图谱 ,根据这 4种茧蜂的DNA多态图谱和遗传相似系数 ,明确这 4种茧蜂是 4个不同种。证实黄胸茧蜂Braconisomera (Cushman)和黑胸茧蜂B .nigrorufum (Cushman)仍为独立的姊妹种。菲岛折脉茧蜂CardiochilesphilippensisAshmead和褐翅折脉茧蜂C .fubscipennic Szpligeti为不同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