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1篇
  35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度对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的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基础上,本提出反S型曲线模型来描述种群存活率,探讨了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过程变化的特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3.
藻类种质的超低温保存技术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已对数千种、株的淡水和海水藻类进行过超低温保存。其中,绝大多数藻类是采用两步冰冻法保存。影响藻类存活的主要因素是两步法冰冻保存程序和藻类自身的抗冻性。鉴定存活率是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两步法保存技术的局限性,玻璃化和包埋脱水法等新技术在某些藻类的种质保存中可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 Frey的幼虫取食为害作物的地下部分,影响作物的品质,为了明确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5种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室内人工饲养测定的方法,研究了5种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繁殖力和存活率的影响,并统计了其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卵到蛹的发育历期依次为甘蓝、白菜、韭菜、生菜、蚕豆;5种植物对雌雄虫寿命影响不显著,对雌虫产卵量以及蛹重均有影响,其中在韭菜上的产卵量最大,甘蓝最少,在韭菜上蛹最重,生菜上蛹最轻;异迟眼蕈蚊的存活率随着生长发育降低,总体在韭菜上的存活率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在生菜上的存活率均最低。统计分析不同植物对异迟眼蕈蚊种群参数的影响,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在韭菜上最大而在甘蓝上最小;平均世代周期在蚕豆上最短,甘蓝上最长;种群加倍时间在韭菜上最短,而在甘蓝上最长。【结论】由此可知,异迟眼蕈蚊均可以在韭菜,蚕豆,生菜,白菜和甘蓝上完成生长发育及繁殖,其对5种植物的适应性依次为:韭菜、蚕豆、白菜、甘蓝和生菜。  相似文献   
6.
紫外长期胁迫对高世代麦长管蚜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霞  赵贝  李媛  胡祖庆  赵惠燕 《生态学报》2018,38(17):6228-6234
为了评估紫外连续处理对第20代以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种群动态的影响,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设置不同强度(0,0.50,0.70 m W/cm2) UV-B连续多代处理麦长管蚜成虫,统计经紫外处理后的麦长管蚜第22代,第27代,第32代,第37代麦长管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的变化并总结了1—37代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平均世代周期(T)呈先显著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低强度处理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又升高的趋势,高强度处理组供试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呈先下降后显著升高的的趋势,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3) 1—37代处理组麦长管蚜rm呈现先显著增高后下降又升高又下降又显著升高的变化规律,且均在G37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麦长管蚜经过多代的UV-B胁迫后,对其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依然显著,在G37麦长管蚜对紫外的适应能力最强。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解析了第22代以后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从而为全面深入的阐述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繁殖的影响规律,掌握不同紫外胁迫下的剂量效应关系及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鹅掌楸苗期动态生命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了鹅掌楸在苗圃播种后的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根据定期观察数据编制了苗期动态生命表。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出苗率都很低(1.64%~3.05%),比其各自的饱满种子率低得多;天然种源的出苗率高于栽培的种源,但前者的出苗数占饱满种子数的比例却低于后者。至一个生长季以后,幼苗存活率仅占出苗数的16%~27%,而黄山种源与庐山种源的交配后代则高达60%,明显地高于其亲本和其它种源。种子大小对于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没有直接影响。最后讨论了遗传因素和生存环境对幼苗存活的影响,并认为种子和幼苗适合度低是鹅掌楸致濒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汉屏 《四川动物》2007,26(2):406-408
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分别饲养在40只/L、80只/L、120只/L、160只/L、200只/L和240只/L6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通过定时定量喂食及测量其全长、尾长、体宽、体重和死亡率的变化,分析密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饲养密度和生长发育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影响都极其显著;(2)在40只/L的密度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体重的增长速率最快,在240只/L的密度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体重的增长速率最慢;(3)在相同时间内,40只/L的密度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最高,在240只/L的密度条件下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4)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速度随饲养密度的升高而减慢。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存活曲线类型的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存活曲线通常可分为3种类型:凸型(Ⅰ型或A型)、直线型(Ⅱ型或B型)和凹型(Ⅲ型或C型)。存活率曲线与存活曲线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存活率要经过对数转换(或者直接采用对数标尺)后才能得到存活曲线类型,从动物的存活率曲线上直接判读存活曲线类型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鉴于存活曲线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在进行物种存活曲线类型的分析时,务必先进行对数转换。  相似文献   
10.
刘立仁  赵华路  张俊武 《遗传》2003,25(5):587-590
DNA显微注射是生产转基因动物最可靠和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外源DNA的纯度对显微注射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用氯化钠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制备用于显微注射的外源DNA片段。与传统的琼脂糖凝胶回收的方法相比较,用此方法制备的外源DNA片段对小鼠受精卵进行显微注射后,受卵体母鼠的胚胎存活率,以及子代小鼠的外源基因整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这一方法可为进一步提高转基因动物的成功率,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Abstract:DNA microinjection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reliable method of producing transgenic animals.The purity of foreign D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uccess of microinjection.In this study,we introduced the use of sodium chloride step gradients in fractionating foreign DNA fragment for microinjection.The data demonstrated that,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garose gel extraction method,NaCl purification scheme of toreign DNA could improve the treated embryo survival and foreign DNA intergration rate marked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