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2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之屏;谌利民;杨远兵;陈伟;刘雷;余波;刘昊;何万红 《四川动物》2015,34(3):468-473
保护区的建立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却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对生态干扰比较大的贫困社区却基本没有被纳入社区共管试点范围.作者在20年岷山保护区社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并对岷山北、中和南部13个保护区最靠近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了现有社区共管的成效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以大熊猫保护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高校院所参与—企业拉动\"为内涵,五位一体\"携手共建\",并有协调员制度配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本模式已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行,实现周边社区全覆盖,在制度化、常态化和量化管理方面初获成效. 相似文献
3.
欧洲有3种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日本有2种(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已经上市销售。但是,美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关于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批准制度的方针,但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指南等尚不完备。围绕生物技术药品的这种环境差异源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判断专利生物技术药品和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之间的等同性上踌躇不决。 相似文献
4.
5.
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及细菌群落16S rDNA V3 片段PCR产物的DGGE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应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离PCR扩增的16S rDNA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5a长期试验下,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大小均为长期撂荒(CK0)土壤高于农田土壤,而在农田土壤中,长期施肥的处理(NPK、NPKM、NPKSt和NPKF)高于长期不施肥处理(CK),不同的种植制度中,长期复种轮作(NPKF)高于长期复种连作(NPK);各处理的SMB-C/SOC(土壤有机碳)和SMB-N/TN(全氮)的比值的变化趋势与SMB-C和SMB-N变化一致;从PCR-DGGE分析,长期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的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最高,微生物丰度最高,细菌物种最多,其次为长期撂荒(CK0),CK处理细菌物种最少。UPGMC聚类分析表明NPK和NPKF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CK和CK0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而NPKM和NPKSt处理细菌的群落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6.
冠层截留是降雨过程中的水量分配和流域水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浸泡法和降雨模拟实验研究呼伦湖流域草原3种放牧制度下(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超载放牧))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遥感解译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确定3种放牧制度下草原面积,估算呼伦湖流域草原降雨截留量。研究表明:在休牧、轮牧、自由放牧3种制度下,水浸泡法测定的截留量分别是0.468、0.320、0.271 mm。降雨模拟实验法测得的结果分别是0.957、0.613、0.431 mm。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叶面积指数、盖度、容重、生物量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且单株植被高度、鲜重对截留量影响显著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呼伦湖流域草原一次降雨量为大于等于30 mm全流域降雨,其植被截留量为6.462×106m3。 相似文献
7.
本篇論文報告關於家鸽是期單偶現象的試驗和討論。所做的試驗共有十九項分成四組。在試驗中本人所见的新事實和討論中本人所表示的新意見可以摘要記錄如下:(一)改變單偶成多偶的試驗結果(1)監禁一雄二雌在一處不能發生多偶现象。 (2)注射精巢素入雄鸽不能發生多偶現象。(3)單偶是配偶相吸和非配偶相斥的結果。(4)短時的多偶現象可以被引起並已有所解釋。(5)附帶的觀察:(A)證實家鸽的同性配偶。(B)家鸽藉形状和位置認識卵,非由卵的大小。(C)雞卵可被鸽孵化。(二)關於家鸽單偶的久暂的試驗結果(1)單偶在冬天是繼續的。(2)對舊巢和舊配偶的連合記憶可維持長久配偶,並足以拆散在另一新環境内發生的新的配偶關係。(3)在新的簡單環境裏,如無再婚事件,只靠配偶的互相記憶便可繼續為長期配偶。但如有再婚情形則不足以拆散新的配偶關係。(4)封配偶的記憶最少可過二十四天。(三)取走卵對親代行為所生影響的試驗結果(l)證實Whitman,取走卵引起新週期。(2)取走卵後絲毫不妨害長期單偶。(四)取走配偶對孵育行為以及對後代所生影響的試驗結果(1)孵卵期内,如取走配偶,剩餘的将停止孵卵而另配。(2)孵卵期内,如雌配偶被装於一使雄鸽看得到的籠... 相似文献
8.
政府使用公共财政投资建设公益性的工程,需遵守一定的审批与管理流程。由于缺少园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体系,以及园林工程特有的艺术性,使审批流程与设计流程产生了一些矛盾。审批过程中,评审者关注投资的合理性,设计者关注园林美学观感,两者的不同立场导致对部分园林绿地建设内容必要性的分歧。为了在保证建设资金投入合理性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园林绿地的完整功能与艺术水平,对有关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平衡设计与评审的原则,并强调在审批与建设过程中各方面调整思维方式,进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20 cm蒸发皿蒸发量制定的华北地区温室黄瓜滴灌灌水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别于2013和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进行,以20 cm蒸发皿蒸发量(Ep -20)为灌水依据,设置5种水面蒸发系数(Kcp1:0.25;Kcp2:0.5;Kcp3:0.75;Kcp4:1.0;Kcp5:1.25)代表5种灌水水平,分析了不同水量(Ir)对温室黄瓜滴灌耗水量(ET)、产量、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探讨了以Ep -20制定温室滴灌灌水计划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温室滴灌黄瓜整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在129~314 mm,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超过0.75Ep 20时,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无差异,平均单果质量、单株瓜条数和平均瓜长对灌水量的响应均存在一个阈值(0.75Ep 20);品质方面,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Kcp2>Kcp3>Kcp4>Kcp1>Kcp5;采用修正后的Penman Monteith公式计算温室滴灌黄瓜参考蒸发蒸腾量所得结果与Ep -20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可见,在华北地区日光温室黄瓜的滴灌灌水制度选用0.75倍的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作为灌水依据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在连续进行了7 a的放牧制度试验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制度对土壤的养分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划区轮牧区和禁牧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土壤全钾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表层磷含量划区轮牧区最高。放牧导致碳氮比减少。同时,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在不同处理没有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禁牧区土壤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在自由放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速效磷、全钾含量在划区轮牧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深度的拟合曲线为二次幂函数。研究表明,禁牧和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可以提高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