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完全免费 | 10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杨树天牛研究的主要成就、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杨树大牛是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mpnnisMotschulsky、黄斑星天牛A.nobilisGanglbauer、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e和n斑天牛BatocerahosfieldiHope等严重危害杨树的天牛科昆虫的统称。这些天牛60年代初以来相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猖撅为害。举世闻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以杨树为主的林分大多已被其毁灭殆尽,1994年的发生面积已达33.3万hm2,是80年代初期的7倍。各地以杨树为主的公路护路林和四周林也受害严重,存活期只有10-20年,远低于其自然寿命。直到现在,杨树大牛发生区仍在不断扩展,河西走廊、青海、毛乌素沙… 相似文献
2.
3.
Intestinal flora of 47 Apriona germari(Hope) larvae,collected from fields,had been isolated and identif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Its viable count was 7.63±0.21,and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0%.Meanwhile,a strain of cellulose-utilizing bacterium was isolated from the fore-midgut fluid of A.germari larvae with the cellulose-congo red agar medium.The bacterium was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s Cellulomonas.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cellulolytic bacterium was 23.40%,and…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及其关键传媒墨天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松材线虫Bursaphele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ere,1934 Nickle,1981)是一种世界多国公认的重大外来生物。其原产地在美国,但松材线虫并不严重危害该国松林;日本受害最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防治,现已基本能控制松材线虫病大发生。自1982年我国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松材线虫以来,其在我国的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入侵病原生物。它不但对我国南方数百万公顷松林构成毁灭性威胁,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将破坏我国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地。同时,松材线虫正成为一项技术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该文简要从松材线虫及其关键传煤墨天牛Monochamus spp.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条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概述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以期为我国对松材线虫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光肩星天牛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光肩星天牛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着重在其行为学、对寄主的选择、造成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方面作了广泛描述。 相似文献
6.
7.
测定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雌、雄成虫对其寄主杨树中的水杨醛(0.95 μmol/μL)和非寄主植物中0.3 μmol/μL的叶绿醇、0.4 μmol/μL的水芹烯和0.6 μmol/μL的 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S型β-蒎烯、3-蒈烯、罗勒烯、香草烯和松节油等10种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10种植物挥发物多能引起成虫明显的EAG反应( P<0.05,P<0.01 ),其中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的EAG反应较强; 雄虫对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最强,松节油次之。根据雌虫对这10种挥发物EAG反应的强弱,进一步测定了雌虫对0.00006、0.0006、0.006、0.06、0.6、0.12 μmol/μL的松节油、R 型α-蒎烯、S 型α-蒎烯以及0.000095、0.00095、0.0095、0.095、0.95、0.19 μmol/μL的水杨醛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松节油、水杨醛和 R 型α-蒎烯的EAG反应随气味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杨醛浓度增加到0.95 μmol/μL、松节油和 R 型α-蒎烯浓度增加到0.6 μmol/μL以后,EAG反应值趋于平稳;对 S 型α-蒎烯的反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水杨醛浓度低于0.095时,对雌虫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 P>0.05 ),高于此浓度时表现为驱避作用( P<0.05 ); 松节油在浓度低于或等于0.6 μmol/μL时对雌虫表现为驱避作用,浓度为0.6时驱避效果最佳( P<0.01 )。雌虫对 R 型α-蒎烯和 S 型α-蒎烯没有明显的定向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8.
该文讨论我国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lpennis(Motschulsky)类群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的主要鉴别特征,寄主、地理分布、起源及其演化。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地区,寄主广泛,主要有榆、复叶槭、杨、柳、五角枫等。黄斑星天牛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北,山西吕粱山太行山以西的陕甘宁地区,向东已扩展到河南、河北;主要为害杨树,也为害柳、榆。四川星天牛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的西部地区,北限在陕西太白山到甘肃天水一带;主要为害柳。在秦岭以北到天水之间是黄斑星天牛和四川星天牛的重叠分布区,山西太行山两侧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是光肩星天牛和黄肩星天牛重叠分布区,两个狭长地带交会处,大约在秦岭以北的陕西和(或)山西境内有三个种的重叠分布区域.在云、贵、川地区广泛分布着四川星天牛,至今还没有发现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和蓝角星天牛,后者应该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种。 相似文献
9.
结合与中美两国林业有关的重要外来入侵性病虫害实例,包括板栗疫病、荷兰榆树病、松材线虫、光肩星天牛、红脂大小蠹和舞毒蛾等,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严重程度、发生途径和控制对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入侵种监测、评估、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本文对分离自松墨天牛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以及从光肩星天牛、大蜡螟、伊藤厚丝角叶蜂和土蝽上分离的各1个菌株,共10个菌株的产孢情况、孢子萌发率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出金龟子绿僵菌1291、1349和2049三个菌株及球孢白僵菌F-263菌株,采用成虫跗节接种法和幼虫浸渍法进行室内松墨天牛及大蜡螟的毒力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绿僵菌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在接种15天后的感染僵虫率为76.9%~93.1%(1×107孢子/mL);成虫在接种20天后的僵虫率亦达57.9%~75.0%(6.5×105~3.4×106孢子/成虫);2049菌株表现尤其突出;对应的球孢白僵菌F-263对幼虫和成虫的僵虫率分别是96.3%(1×107孢子/mL)和55%(9.7×105孢子/成虫)。但这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大蜡螟的毒力较低,存在较明显的寄主专化性。这3个菌株今后在防治松墨天牛方面具有较大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