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鸨的粪便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野生大鸨的粪便成份和鸡粪、麦苗中成份对比,分析大鸨的消化能力.方法灰分、磷和粗蛋白分别用国标GB/T6438-1992、GB/T6437-1992和GB/T6432-1994法,钙用原子吸收,氨基酸用PI-CO-TAG氨基酸分析法.结果 大鸨粪便中粗蛋白为85.42%、粗厌分为25.56%、钙为3.30 mg/kg、磷为0.47%.大鸨粪中的脯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比鸡粪中高;麦苗中多数氨基酸含量比大鸨粪中高,酪氨酸最高(达4.3倍).结论 3月份大鸨食物(麦苗)中钙磷不足,需要补充;氨基酸供应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期营养状况,于2012年1~2月收集大鸨新鲜粪便并对粪便中的蛋白质、灰分和氨基酸含量等做了测定.结果显示,粪便中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分别为40.25%、19.81%.谷氨酸含量最高,为0.55%,组氨酸含量最低,为0.10%.粪便中豆苗、豆瓣、麦苗、麦粒、玉米、杂物的干物质比重分别为0.47%、4.05%、84.80%、6.75%、2.86%、1.07%.结果表明,麦苗是粪便干物质的主要成分,但相对大鸨越冬食性而言,麦苗粗蛋白含量偏低.粪便中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大,这对优化大鸨对食物的选择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城盆地大鸨迁徙前期种群分布与集群大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2014年10月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塔城地区大鸨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迁徙前期种群分布与集群特征。调查面积约2000 km2。调查期间共记录大鸨54群374只,主要分布于阿不都拉乡、恰夏乡和168团3个区域。受食物可利用度影响,迁徙前期塔城大鸨主要在冬小麦和春小麦留茬地中采食。不同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类型没有影响大鸨的平均集群大小。农田生态系统食物资源分布均匀,导致迁徙前期大鸨多集小群,偶集大群,以避免集大群而带来的资源竞争。  相似文献   
5.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选用10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分别测定并分析了开花结荚期与品种抗旱性有关的多项生理生态指标.把大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各单项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单项抗旱系数综合成几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可以较准确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的抗旱性.通过该方法评选出两个高抗旱大豆品种晋大74号和晋大53号,评定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6.
报道并探讨了河北省在大鸨迁徙途径中的重要性,河北省大鸨的地理分布与居留期变化,大鸨的保护工作及其保护与研究展望,指出河北省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7.
草原大鸟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第一次见到了大型鸟类就是大鸨。人们叫它“陶都格”(蒙古语大鸨的统称)。“陶都格”,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喜欢。这是蒙古族人送给大鸨的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美称。听大人们说,虽然大鸨小时雌雄非常相似,但成年后雌鸟与雄鸟差别十分明显。雄鸨个体明显比雌鸨大,脸上长有“胡须”,并且春天发情求偶的时候,脖子变得很粗。因此蒙古族人对雄鸨又有另外一个叫法——“撒胡”。“撇胡”在蒙语中有粗脖子的意思,也是蒙医中使人脖予变粗的甲亢等病的统称。此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位高大而美丽的大鸟  相似文献   
8.
波斑鸨与大鸨卵壳的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扫描电镜对波斑鸨(Otis undulata macqueenii)和大鸨(Otis tarda tarda)卵壳的壳膜层、锥体层、海绵层和表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同属鸟类,它们的外壳表面具有相似性,即均具有突起及大小不等的气孔,壳膜纤维交错成网状、海绵层分布有较多蜂窝小孔等。但作为不同的种,二者又具有显著差异,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与种的特异性、成鸟的本重、卵的大小及生存环境密  相似文献   
9.
Zhao ZX  Yan DH  Weng BS  Zhang B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907-1913
基于大鸨越冬期生境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大鸨的分布点记录,选择3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用以表征影响大鸨越冬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并通过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白洋淀流域大鸨越冬生境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白洋淀流域内大鸨越冬适宜栖息地面积11907.2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4.1%;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4596.25 km2,仅占流域总面积的13.2%.研究区最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流域东部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I区)和流域西南部的行唐、曲阳2县(II区).I区和II区中最适宜生境面积之和达2803.55 km2,占流域内最适宜生境面积的61.0%.为保护流域内大鸨的越冬生境,须重点针对上述2个区域的特点,分别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