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2篇 |
免费 | 4039篇 |
国内免费 | 2675篇 |
专业分类
93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1篇 |
2024年 | 302篇 |
2023年 | 331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436篇 |
2019年 | 331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319篇 |
2016年 | 316篇 |
2015年 | 331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358篇 |
2012年 | 372篇 |
2011年 | 368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382篇 |
2008年 | 454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68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189篇 |
2000年 | 189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5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哺乳动物输卵管卵管液为受精和早期受精卵的发育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理生化环境。人们对输卵管液的成分已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发情相关糖蛋白(EGP)是被研究的成分之一。EGP仅存在在排卵核受精前后的输卵管液中。当受精卵进入子宫区,输卵管液中的EGP就消失了。显然,EGP是与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尽管人们对EGP的确切生理功能尚不清楚,但作为第一步,首先弄清EGP的理化性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目的在于研究羊输卵管液中EGP的理化性质。本文采用单向(ID)、双向(2D)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PAGE)和等电聚胶电泳(IEF),结合Western blot技术对EGP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由于单克隆抗体及花生凝集素(Peanut Agglutinin)和EGP相结合的专一性很高,不必事先对EGP进行纯化就可直接进行分析。我们的结果证明羊EGP包括两种蛋白质,一种是酸性蛋白,它的等电点为数4.5;另一种是碱性蛋白,其等电点是8:0;这两种蛋白基的分子量相同,都是10kD。从不同物种间EGP这些理化数据上比较,羊和狒狒的非常接近,但和其他动物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为来自不同动物的EGP可能是一类性质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但其分子受糖基化的程度是不同的。本研究使我们对生殖过程的了解使有所增加,也对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3.
以变性质粒DNA为模板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又称双链DNA测序)的结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模板的制备及其纯度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对以三种方法纯化的质粒为模板的测序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能为普通实验室所采纳的二氧化硅吸附法操作上简单、重复性好,其结果可与M13顺序分析系统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5.
野生型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854-B2经多种理化诱变因子及空间微重力辐射等因素的处理,选育到1株高活力纤维素酶变异株B-7。其固体培养物的纤维素酶,以滤纸为底物酶活力为34μ/g,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底物酶力为1472μ/g。与野生菌854-B2相比,产酶活力水平分别提高5倍和7倍多。酶在滤纸上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5—5.0,温度55—60°C;25°C,保温24h,pH稳定范围为pH4.0—6.5;70°C保温30分钟,剩余酶活力34.4%。 相似文献
6.
采用控制性模拟试验方法,设置40、70、100 cm 3个土层厚度,研究了种植屋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尝试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土层厚度在提高种植屋面整体生态功能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种植屋面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整体活性AWCD值、对碳源CI、AI、MI的代谢作用和McIntosh U指数,100 cm土层均显著大于其他土层(P<0.05),而70和40 cm土层之间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PCA)排序图显示,100 cm土层代表的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最强,而70和40 cm土层对多数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当。土层厚度显著影响了高杆女贞胸径年生长率(AGR),从40到70 cm,AGR增加了11%;从70到100 cm,AGR增加了15%,增幅明显加大。种植屋面土层厚度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和植物的生长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合理的土层厚度能为种植屋面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8.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年降水量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棉土上,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2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处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能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因而显著影响土壤剖面中NO^-3-N的累积;表现为在收获时覆膜30d和60d处理剖面中NO^-3-N的累积明显下降,而全程覆膜处理剖面中NO^-3-N的累积显著增加,在覆膜的基础上施用氮肥,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显然全程覆膜易造成有机质的大量矿化和NO^-3-N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为对象,设置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样地,研究不同程度退化草原的物种组成、地上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度退化样地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轻度退化样地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重度退化样地.退化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显著下降,土壤容重显著增加.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128~185和5.6~13.6 g·kg-1,土壤脱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东北设施黑土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找到一种适合东北设施高腐殖含量黑土土壤微生物总DNA简单易行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5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土壤总DNA提取。结果:5种提取方法的DNA产量在6.88~29.71μg/g,OD260/OD280值为1.03~1.27,OD260/OD230值为0.65~0.88,经纯化后均可进行PCR扩增。但经改进的方法 E提取DNA产量最高,纯度最好。结论:方法 E—加入TENP和PBS缓冲液预处理的提取方法是一种适宜东北设施黑土土壤微生物总DNA批量提取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