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472篇
  国内免费   209篇
  1867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0l群霍乱弧菌,是霍乱病的潜在病因菌。国内外对此均有报告。非0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江、河入海口处、海湾、湖泊、淡成水网落处等,它能引起散发性霍乱病以及大面积的流行霍乱病,由非0l群霍乱弧菌引起感染性腹泻,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为弄清非01群霍乱弧菌  相似文献   
2.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686-694
确定鱼类的栖息地利用格局是研究物种与环境关系的基础, 也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 有关溪流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尚存在争议。基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青弋江河源溪流的逐月调查数据, 初步研究了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 着重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解析了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显示, 深潭和急滩2类斑块间的底质、流速、水深、溶氧栖息地因子显著差异, 且深潭斑块的环境稳定性高于急滩。研究共采集鱼类15种, 其中鲤科鱼类8种, 占采集物种数50%以上。基于鱼类物种存在与否的不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 鱼类物种组成的斑块间和月份间变化均不具显著性。但是, 基于鱼类物种多度的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 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有显著的斑块间变化和时间动态; 就斑块间变化而言, 原缨口鳅(Vanmanenia stenosoma)在急滩斑块中的多度更高, 而宽鳍 (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尖头 (Phoxinus oxycephalus)等其他关键物种则在深潭中具有更高多度。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显著高于急滩, 但2类斑块间的个体数无显著差异。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较稳定, 而个体数月变化显著, 可能与鱼类繁殖和群体补充以及越冬死亡等有关; 急滩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月变化均显著, 除了与鱼类群体补充和越冬死亡有关以外, 还可能受越冬时栖息地斑块选择变化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在栖息地斑块空间尺度上, 由于研究区域内大多数物种在栖息地斑块选择上无明显的特化性, 深潭和急滩斑块间鱼类的物种组成分布不符合前人所报道的生境-共位群格局, 但区域内常见种多度的变化可引起鱼类群落结构的斑块间差异和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妇阴道微生物群与早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孕妇133例作为早产组。在早产孕妇分娩后42 d收集产妇阴道分泌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菌群数量。同时,选取同期生产足月新生儿的孕妇130例为足月组。结果 早产孕妇阴道菌群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足月生产孕妇,乳杆菌数量低于足月生产孕妇。相关性检验显示,早产组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阴道加德纳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大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早产组中乳杆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小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早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王笑利  王文余 《动物学报》1991,37(1):105-106
目前已有不少证据表明性类固醇激素(SS)能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但调节途径和机制还不清。本文测检了雌、雄去性腺小鼠胸腺和脾脏T细胞亚群以及抗体产生功能的变化,期望有助于阐明SS 免疫调节的细胞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卵巢癌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HE4、CA125、CA19-9、AFP、CEA水平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化学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野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草剂的大量施用对其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化学除草剂对农田生态系统中野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并分析归纳了其影响机制。除草剂的施用会使敏感植物减少, 抗药性植物增多, 从而改变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植物物种组成, 并使其趋同化, 降低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以致植物功能群单一化, 群落稳定性下降。除草剂的主要影响机制是杀死植物或改变其生长代谢、抗性、繁殖等, 改变生境, 并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产生协同影响。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影响程度不同, 且不同物种间、不同群落间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我国化学除草剂使用量持续增长, 应加强除草剂对野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重视除草剂使用历史记录和野生植物的长期监测, 以及除草剂使用规范和相关政策法律研究, 更好地保护我国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中新世地层,古生物群和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壳状珊瑚藻、海相底栖介形类和有孔虫资料,西琛一井井深346.92-802.17m的地层分别被归为下中新统西沙组下段(井深550-802.17m)和上段(431-550m),中中新统宣德组(353.40-431m)。西沙组下段包括3个介形类组合,自下而上为:①Aurila xishaensis-Tenedocythere xishaensis,②Tenedocythere xishaensis-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地质时代及植物区系进行了探讨,共统计植物大化石18属53种,主要包括银杏纲10属24种,真蕨纲5属22种,苏铁纲1属3种,松柏纲1属2种,楔叶纲1属2种。该植物群在组成特征上表现为银杏类、真蕨类植物繁盛,其他植物类群相对贫乏。基于该植物群特征与国内其他植物群的对比,提出其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Aalenian期–Bajocian期。通过哈曼、欧式距离、罗杰斯–塔尼莫特和索卡尔–施尼斯4种方法对宝积山盆地及中国北方其余11个中侏罗世植物群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中国北方植物区系。通过计算属、种相似性系数,探讨宝积山邻近植物区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宝积山植物区系与同属西北地区的华亭植物区系关系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15年河南省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菌群进行分子分型鉴定及分析,为河南省流脑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以及37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提取DNA进行PCR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用ELISA检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的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水平。结果患者和1例密切接触者分离的菌株经细菌培养及PCR鉴定,分别为C群和B群脑膜炎奈瑟菌。MLST分型显示,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标本分别为ST4821型和ST5664型,两者均为ST4821克隆群。37例密切接触者脑膜炎奈瑟菌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89%和21.62%,平均抗体质量浓度分别为6.50μg/m L和1.73μg/m L。结论引起流脑疫情的致病菌为C群ST4821型脑膜炎奈瑟菌,当地C群平均抗体含量偏低,需加强流脑A+C疫苗的接种,有效预防流脑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