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8篇
  免费   2095篇
  国内免费   958篇
  6041篇
  2025年   75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重点林区,它包括桓仁、本溪、抚顺、清源、新宾、凤成、宽甸七县。森林属长白山森林植物区系,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一部分,原生森林植物群落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该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型,由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合植物生  相似文献   
2.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种群密度及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珍稀动物种群的密度及其分布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基础。2015年7—8月,采用样带内粪堆现存量计数法对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皮条河-耿达河流域的水鹿Rusa unicolor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近年来保护区的生态监测资料,对保护区水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鹿在区内广泛分布,分布海拔为1 354~3 841 m,其中95%的痕迹点分布在海拔1 600~3 599 m;调查区域内水鹿总平均密度为(0.25±0.16)只/km~2;从皮条河上游往下至耿达河流域,水鹿的密度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水鹿活动痕迹点距居民点距离与其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居民点对水鹿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统计甘肃省香茶菜属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经初步研究,甘肃省有12种该属植物,记述了它们在省内的主要分布范围及药用价值。结论:甘肃东南部香茶菜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等方法对原代培养大鼠脊神经元的形态及其纽蛋白(vinculin)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用细胞松驰素D(cytochalasinD)-丝状肌动蛋白解剖处理细胞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显示细胞内纽蛋白的分布,结果:原代培养的脊髓神经元可见2-4个细长的突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姑神经元的胞体及突起均有分布,细胞松驰素D处理细胞后,神经元胞体变大,轮廓不清,突起增多,变矩,变粗,多分支且分支末端膨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纽蛋白在核周的人布明显增加,而且在突起内的分布则变得不连续,呈散在点状。结论:丝状肌动蛋白(filemental-actin,F-actin)的完整性对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形态是必需的,神经元形态的变化与纽蛋白分布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划定面积5 m×5 m和10 m×10 m样方的基础上,运用方差比率(VR)法及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Cassie指标(CA)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8个乔灌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性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面积5 m×5 m的样方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枇杷柴[Reaumuria songarica (Pall.)Maxim.]、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 (Pall.)M. Bieb.]、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 et Buhse)、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 (Pall.)Voss]、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 C. A. Mey. ex Schrenk)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 A. Mey.)Bunge]8个种群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关联,种群间很少存在对资源的竞争;K值、C值和CA值的分析结果均表明胡杨、枇杷柴、盐节木、白梭梭、盐豆木和盐穗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枝柽柳种群为均匀分布,梭梭种群为随机分布,但仅枇杷柴和盐节木种群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在面积10 m×10 m的样方内,8个乔灌木种群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关联,显示种群间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稳定共存;8个乔灌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极显著的聚集分布.随样方面积从5 m×5 m扩大至10 m×10 m,8个乔灌木种群m·的排序位置发生了改变,显示种间竞争能力和种内自疏能力发生变化,其中,枇杷柴、盐穗木和梭梭的总体表现较强,多枝柽柳最差.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采用面积10 m×10 m的样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分类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0,自引:5,他引:90  
  相似文献   
7.
我国桃花水母分布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桃花水母是世界的珍稀动物,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1880年首次在英国发现,订名为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Lankester 1880.1880~1939年共发现5种,1980年以后相继报道了6种.1959年台湾省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校园一人工水池中发现桃花水母,共采得4个标本,作者订为一新种C. koui Shieh and Wang 1959.Kramp(1961)认为此非新种,乃为C.sowerbyi,这有待证实.作者在其论文中只称刺丝囊成丛,没描述刺丝囊疣的形状,对生殖腺的形状描述不清,未说明其颜色.为此,台湾的桃花水母难以鉴定.至于前苏联报道的一新种C.vovasi Naumov and Stepanjants 1971,共得16个标本,采自南Sakhalin的Bousset咸水湖.我们认为这不是淡水水母,应是一种海产的水螅水母.Stepanjants于1988年宣告此种无效,他认为此标本是Eperetmus typus Biglow 1915的一个新变种E.typus var.vovasi.因此,目前世界上桃花水母已记录11种,9种分布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太子河水体中多环芳烃分布与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振荡提取-硅胶柱净化-HPLC荧光(FLD)/二级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法测定了太子河水中USEPA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0月)太子河水中PAHs总浓度分别为454.5~1379.7、1801.6~5868.9和367.0~5794.5ng.L-1,同国内外河流相比,太子河水中PAHs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丰水期PAHs浓度远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太子河水中均以2~3环PAHs为主,但不同季节代表性PAHs的种类不同。污染来源分析表明,枯水期太子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来源于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福建省入侵植物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地理与社会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共记录入侵植物82种,其中,优势科为菊科,小蓬草、藿香蓟和空心莲子草出现频次最高.沿海区域的入侵植物物种数量多于内陆区域,福州和厦门为福建省外来入侵植物的两大热点地区.入侵植物在不同海拔均有分布,但入侵植物的种类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自然环境因子中降水和社会经济因子中路网密度、人口密度是入侵植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会正向影响入侵植物的空间分布,这反映出入侵植物空间分布影响要素的复杂性.综上,将地理探测器应用到入侵植物研究领域是可行的,筛选出的环境指示因子可用于监测福建省入侵植物的适生区,从而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林林窗小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并由此构成了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其结果对深入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水汽传输,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和更新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次生林林窗的小气候垂直观测资料,探讨了昼间林窗区域树表温、气温、水汽压及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指出在林窗区域,林窗边缘不仅具有显著的热力效应,同样具有明显的水汽效应。并由此构成了林窗区域立体空间的环境异质性,其结果对深入探讨林窗区域的热量、水汽传输,小气候的形成机制,生物多样性和更新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