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84篇
  474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研究结果表明 ,林带背风面 2 7H范围内 ,林网具有不同程度减轻棉株倒伏及产量损失的功能 ,有效防护范围为 0 .42~ 2 3H ,最大籽棉产量和衣分率效果区为 1 0~ 1 3H .与受灾区相比 ,保护区的籽棉产量增加 45.0 1 % ,皮棉产量增加 52 .69% .整个林网内的籽棉产量增加 2 9 94% ,皮棉产量增加 35 0 6% .  相似文献   
3.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山东省醒台县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250mm)的情况下,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玉秸小麦秸均不还田(对照)增产88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3,在全还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较对照增产1875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仅小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麦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永生  欧阳芳  门兴元  戈峰  袁哲明 《生态学报》2018,38(23):8652-8659
明确农田景观格局对麦田蚜虫种群的影响,是开展区域性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以区域性小麦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田间调查的蚜虫种群数据,计算景观格局指数,使用负二项分布的广义线性模型从农田景观、非作物生境景观和区域景观3个方面分析了区域农田景观格局对麦田蚜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种群的数量与草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显著正相关,与县域的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显著负相关,与耕地的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显著负相关,与耕地的斑块密度显著正相关。草地斑块面积的增大、区域景观与耕地的破碎化、区域景观的聚集会促进蚜虫种群数量的增加。使用草地的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区域景观的平均几何最邻近距离可以预测蚜虫种群的发生量。非作物生境草地的斑块面积、耕地的破碎化、区域景观的空间分布及破碎化是影响麦田蚜虫种群发生的重要景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盐城滨海滩涂湿地存在较大范围的围垦, 围垦后农田的利用方式与鸟类群落的关系研究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鸟类保护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 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中路港区域面积为600 hm2的典型农田生境设置了4条鸟类调查样带, 总面积26.3 hm2, 逐月对不同作物期的鸟类群落及生境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农田栖息的鸟类种数共70种, 隶属11目33科, 优势种有豆雁(Anser fabalis)、灰鹤(Grus grus)等。中路港农田在一年中的两种不同作物时期吸引到的鸟类种数基本相同, 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两种时期吸引的水鸟的数量均大于林鸟数量。采用MOSAIC PLOT模型分析鸟类对农田的利用方式, 鸟类在油菜期对农田的利用方式主要为觅食, 主要种类为豆雁、灰鹤等, 在水稻期, 则为觅食、栖息, 主要种类为鸻鹬类。从栖息地管理的角度看, 农田土地的利用类型和食物的丰富程度对鸟类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作用, 在农田不同作物期保留一定的谷物或降低人类干扰程度, 有利于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老工矿区污染生态问题与今后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启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146-1150
老工矿区的环境污染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今制约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对老工矿区这一概念的基本定义与范畴仍有争议,本文首先对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然后从剖析我国老工矿区现状尤其是其环境污染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入手,对老工矿区的区域二次污染这一科学前沿给予了重点关注;在深入阐述老工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复杂性与其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今后从国家层面上开展老工矿区二次污染发生机理与控制的系统研究,以及从分子生态毒理学角度系统开展有关新型疾病对环境污染响应的研究,是21世纪初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两大关键科学问题,这无疑是今后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湖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工程学解决方法——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它主要由工程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能减缓水速,促进流水携带颗粒物质的沉淀,有利于构建植物对沟壁、水体和沟底中逸出养分的立体式吸收和拦截,从而实现对农田排出养分的控制。试验区沟渠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景观效果良好。沟渠系统对农田径流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48.36%和40.53%。此外,该生态工程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就是不另外占用土地,符合平原水网地区农田沟渠的实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尔滨市松北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和评价,该地区农田土壤中的铅、砷、汞、镉、铬、铜重金属元素均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中"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含量限值"的标准,这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未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适宜农业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磷素淋溶及其预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家珑 《生态学报》2003,23(12):2689-2701
农田土壤磷的淋溶损失,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能引起地下和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在综合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田土壤磷素淋溶问题的提出、淋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淋溶液中磷素的形态及其比例、影响土壤磷素淋溶的因子、淋溶机理、预测方法,并对农田土壤磷素淋溶及其预测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VA菌根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环境中,绝大多数植物都能不同程度地受其侵染。由于VA菌根真菌能显著促进作物对磷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潜能,近年来对其研究倍受关注。种质资源调查是VA菌根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仅对少数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