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716篇
  1849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桃树果实膨大期喷施100ppm NaHSO2可获得增产、优质、早熟的效果。此与naHSO2能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比叶重、促进希尔反应,抑制硝酸还原酶、过氧氢酶活性,增加单果重等多重生理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产量库相关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收人李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系群体中与产量库容有关的10个穗部性状的表现型数据。总体上,每穗颖花数与每穗二次枝梗数、每个二次枝梗上的颖花数、颖花密度有更大的相关性。对所研究的10个性状,两年间共检测到53个QTLs。约43.4%的QTLs能在两年同时检测到。5个染色体区域(第1染色体上G359-RG532和C567-C86-RG236,第2染色体上R712-RM29,第6染色体上P-RG424,第10染色体上C148-RM258)分别对多个穗部性状表现出效应。结果显示相关性状的QTLs大致定位在相似的染色体区域,这表明基因的多效性或紧密连锁是穗部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基因。在检测到的大量2位点互作对中,约18.2%在两年都能被检测到。不同性状的共同互作对的比例为8.7%~32.6%。在两年都能检测到2位点组合中,约26.7%的组合同时影响着多个性状,表现出多效效应。结果表明每个性状都由数个QTL、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大量的上位性互作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测定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褐飞虱是再生稻的重要害虫,中进行了再生稻褐飞虱为害损失的测定,并对褐飞虱为害再生稻造成的产量损失结构进行了通径分析。根据虫量和产量损失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再生稻褐飞虱防治指标模型,按照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笼罩试验表明,小麦扬花期,天敌与麦蚜在1:30-1:180之间时,蚜变系数为0.98-6.9,更正减退率为4.8-86.9%。与化防比较,减产为2.2-12.3%,天敌不同麦蚜的比值(x)同减产百分率(y)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211027 0.0008962x,r=0.92。套穗试验与上述结果趋于一致。分析天敌—麦蚜—产量三之间关系。结合化防指标等,提出以七星重瓢虫成虫食量为标准,天敌与麦蚜在1:57时不需化防。根据麦蚜主要天敌的食量,将该指标转换成天敌控蚜头数。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甘农3号、甘农5号和游客紫花苜蓿多元杂交后代选育的36个株系及其亲本的生长、产量、品质等相关指标的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构造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供试材料综合评价,筛选出速生12#、速生11#株系为最理想的优良株系,生长高度分别为105.44cm、105.42cm;生长速度分别为1.74cm/d、1.68cm/d;茎叶比分别为0.30、0.35;分枝数分别为23、17;鲜草产量分别为39.99 t/hm2、35.13 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95%、23.89%;相对饲用价值为153.15%、157.02%。多叶2#、速生5#、速生20#、速生21#等4个株系为较理想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8.
东灵山辽东栎虫损种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8月底至9月底,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对2块辽东栎样地中虫损种子下落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块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分别高达19.15和91.23颗·m-2,而2块样地虫损种子较多,分别为49.23和33.38个·m-2,所占种子库比例分别为36.93%和25.96%;1999年研究发现(阎文杰,2000),2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为13.09和7.24颗·m-2,其中虫损种子产量为10.87和5.90颗·m-2,虫损率高达82.22%和75.43%.2年的观察结果均证实虫损种子在种子雨早期迅速下落,且低产年份的虫损种子在种子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高产年份.高比例的虫损种子可能是导致辽东栎实生苗更新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俭民 《植物学报》2021,56(5):513-515
近年,我国学者在水稻(Oryza sativa)广谱抗病机制、抗性与产量协调机制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最近,何祖华和杨卫兵团队在水稻抗病性研究中再次取得突破,发现1个以钙感应蛋白ROD1和过氧化氢酶CatB为核心的信号轴,通过负调控水稻免疫反应,保证正常生长条件下维持低水平的免疫反应,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霉菌侵染模型和侵染条件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生长箱内控制条件下分析测定了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对辣椒疫病死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是决定辣椒疫病菌侵染的重要因子,病菌侵染的最适土壤温度为22 ℃~28 ℃,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土壤过于干燥和过饱和都不利于病菌侵染发病;辣椒疫病死苗率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及其互作可用数学模式描述.田间调查发现,辣椒疫病田间流行趋势可用Gompertz模型描述,发病率与初始发病率、土壤温度、水分含量以及空气温度密切相关.建立了田间辣椒疫病发病率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