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微生态活菌制剂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与其寄居的微生物群构成人体的微生态环境 ,这些微生物群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 ,人体的健康依赖于二者之间的平衡 ,如果平衡失调将导致疾病发生。自 192 8年Alexander Flem ing发现青霉素以来 ,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人们认识到了其对恢复健康的重要价值 ,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或治疗措施不当 ,已经导致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产生 ,造成或加重了微生态失衡 ,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用于调节微生态失衡的微生态疗法。微生态活菌制剂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1 微生态活菌制剂1.1 概念 微生态活菌制剂指…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小板有参与止血和形成血栓的重要功能,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以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血小板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药物为重点,介绍近年来在基础与临床两方面血小板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10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滴病毒唑,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1岁,一日3次,每次1/3袋;<3岁;一日3次,每次1/2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在退热、止泻、总疗程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 显著性(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年龄1月~3岁的肺炎患儿132例为观察组,常规抗生素治疗,同期同年龄组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共6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肠道微生态失调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与发病年龄,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有关,对微生态失调的肺炎患儿分为丽珠肠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消化道患症状消失时间及肺炎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抗生素使肺炎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丽珠肠乐具有维护肠道维生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疗法"促菌生"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促菌生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根据设定标准,选择了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治疗组,另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口服蜡样芽胞杆菌活菌片,而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菌毒药物,补液对症治疗。结果:在治疗组中97%的患者治愈,其显效时间最短2d,最长8d;在对照组中72%的患者治愈,其显效时间最短为3d,最长12d,两组的平均显效时间,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蜡样芽胞杆菌活菌片,可以提高肠道环境的质量及维持正常的肠蠕动,最终机体的抗病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8.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70~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4%。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4.3%,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瑞倍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RanitidineBismuthCitrate ,RBC瑞倍 )为主的 1周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ri,Hp)根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 10 0例Hp阳性患者分为瑞倍治疗组 (A组 )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 (B组 ) ,疗程 1周 ,14 C 尿素呼气试验及粪抗原检测判断Hp根除效果。结果 :根据意图治疗 (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A组 84 0 %及B组 78 0 %。根据试验方案分析 (PP)Hp根除率分别为A组 87 5 %及B组 83 0 %。A组副反应发生率 12 5 % ,B组为 6 4 %。两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瑞倍为主短程三联方案的Hp根除疗效与奥美拉唑为主的短程疗效相当 ,副反应发生相似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与咽部微生态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咽部微生态学紊乱有无关系.方法选择34例本院呼吸内科门诊病人和26例正常人对照,进行咽部菌群的定性、定量、定位测定.结果哮喘患者需氧菌密度为6.8778±1.7331,正常人咽部需氧菌密度为5.1437±1.0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哮喘患者咽部厌氧菌密度为7.0500±2.7486,正常人为6.2900±2.373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咽部微生态学明显失衡.不排除其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