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烤瓷牙内冠材料对产生龈缘黑线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镍铬合金,金合金材料制作烤瓷内冠以及镍铬合金内冠涂制金粉对冠修复后产生龈缘黑线的影响。方法:对3052例烤瓷冠病例,分别用镍铬合金,金合金制作内冠以及运用金粉涂制镍铬合金内冠进行修复,经一年以上随访。对上述三种材料对产生龈缘黑线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金合金制作内冠及对镍铬合金内冠粉制金涂制作烤瓷冠未产生龈缘黑线,而单纯用镍铬合金制作内冠,可能产生龈缘黑线。结论:镍铬合金烤瓷内冠不可避免会产生龈缘黑线,金合金烤瓷内冠避免了上述缺点,而镍铬合金内冠涂制金粉则是一条经济,实效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啮齿动物食性及其对消化道肠道长度的影响,我们于2008年在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中华姬鼠和社鼠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社鼠和中华姬鼠均以摄食种子为主,食谱中各食物成分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季节变化明显.在各食物成分中,摄入种子百分比与中华姬鼠及社鼠小肠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昆虫成分则相反.分析认为,中华姬鼠和社鼠取食食物成分的季节变化,可能与不同季节中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的不同有关,消化道长度的变化可能体现了对季节性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  相似文献   
3.
黑线姬鼠华北亚种与长江亚种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田害鼠,它传播多种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黑线姬鼠的分类、分布、数量变动、生活习性等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对黑线姬鼠许多生化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法,比较观察了江苏省宜兴县、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杨月伟  刘季科  刘震 《生态学报》2005,25(6):1523-1528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2×2×2析因实验,测定外部因子食物、捕食,以及同域分布物种黑线姬鼠的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扩散和活动距离的独立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扩散个体中,幼体扩散的比例为71.0%。雄体扩散的比例为80.5%。东方田鼠扩散的趋势与其种群密度及补充量的变动一致。食物对扩散具有显著独立作用;捕食对扩散的作用接近显著;种间竞争对扩散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食物、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扩散的效应亦不显著。在诱捕期内雄性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及其诱捕期间长距离活动比例均显著大于诱捕期内雌性及其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不同处理种群间,仅雄体在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具有显著差异;食物对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具有直接和间接(通过密度)的效应;而预防捕食者和竞争物种对不同处理种群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则无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一直未被证实。1985~1986年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疫区现场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感染的孕鼠子宫内剖取胎鼠,用免疫荧光法作抗原、抗体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4只黑线姬鼠孕鼠的胎鼠体内检出了特异性抗原和抗体(IgM和IgG)。从24只抗原阳性的褐家鼠孕鼠中检出抗原阳性胎鼠18只,垂直传播率达75%。从褐家鼠孕鼠和胎鼠中分离出病毒六株,经特异性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确认为EHF病毒。上述事实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鼠类中存在着经胎盘感染或垂直传播。这一证实对于阐明疫源地形成、延续和扩散,以及人类发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侯祥  韩宁  封托  张博  陈晓宁  王京  常罡 《生态学报》2020,40(14):4836-4841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因素与害鼠种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害鼠防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西安市长安区周边分布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动态监测,掌握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非线性的统计方法广义可加模型,对该地区2015—2018年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和气候因素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鼠种群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总体显现为下降趋势。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自我调节效应(F_(1.00, 5.77)=27.062,P0.01),且与上一月种群密度存在线性的正相关。当月平均温度与该鼠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_(1.90, 5.77 )=4.696,P0.05),两者之间显现为钟型关系,当温度21℃时,两者之间显现为正相关,黑线姬鼠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反之显现为负相关。当月累计降雨量与其种群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_(1.87, 5.77)=3.879,P0.05),同样,两者之间也显现为钟型关系,当降雨量90 mm时,两者之间显现为负相关,种群密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反之显现为正相关。因此,温度和降雨对黑线姬鼠种群变化具有调节作用,低温干旱和高温多雨均不适合该鼠的繁殖与生长。  相似文献   
7.
云南姬鼠的蛋白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兵  陈志平 《动物学研究》1996,17(3):259-262
本文采用蛋白电泳技术对来源于云南省若干地区的姬鼠属(Apodemus)的3种姬鼠──高山姬鼠(A.chevrieri)8只,中华姬鼠(A.draco)3只和大耳姬鼠(A.latronum)1只,以及作为外群的同科的绒鼠属的大绒鼠(Hapalomysdelalori)3只进行了分析。共检测遗传座位27个,发现21个座位存在多态性。根据蛋白多态的数据对研究对象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探讨,用系统分析软件PHYLIP计算它们之间的分化关系,得到了一棵无根系统树。结果表明,作为外群的大绒鼠明显不同于其它3种姬鼠而聚在最外面。8只高山姬鼠个体汇聚成独立的一支,中华姬鼠的3个个体也聚成一支,但大耳姬鼠却聚在中华姬鼠一支中,因此我们认为大耳姬鼠同中华姬鼠的分化时间可能比较晚近。  相似文献   
8.
由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诱导产生的肿胀反应是生态免疫学中被广泛使用的免疫学参数,通过注射部位的肿胀程度大体上可反映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天然免疫的综合变化情况。为探讨小型哺乳动物不同繁殖状态对PHA的反应模式,以非繁殖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乳期的雌性黑线仓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注射PHA和生理盐水前(0 h)及注射后6 h、12 h和24 h注射部位皮肤组织的增厚程度。结果显示:(1)黑线仓鼠对PHA的反应有两种模式: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对PHA的反应模式相似,都在注射后6 h最高,12 h和24 h后逐渐下降;哺乳期对PHA的反应在注射后6 h、12 h和24 h接近,彼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2)哺乳期黑线仓鼠的PHA反应高峰值有下降趋势,但与非繁殖期、妊娠期和断乳期高峰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在哺乳期对PHA的反应模式不同于其他繁殖阶段,且反应的高峰值被延迟,这对其存活可能有害,但有助于繁殖进程的延续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适应性调节是其应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能量学策略,但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脂肪组织适应性调节的特征和能量机理尚不清楚。为探讨不同繁殖阶段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变化及其内分泌机理,本文测定了黑线仓鼠哺乳期和断乳后摄食量、脂肪重量,以及血清瘦素水平、下丘脑瘦素受体(Ob-Rb)和相关神经肽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哺乳高峰期黑线仓鼠的脂肪重量几乎降低至零,断乳后显著增加;与非繁殖对照组相比,皮下脂肪、肾周脂肪与腹腔脂肪重量分别增长了1.5倍、37.1倍和1.9倍。断乳后摄食量、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非繁殖对照组,Ob-Rb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而促食与抑食神经肽的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哺育不同胎仔数的黑线仓鼠在断乳后能量摄入、静止代谢率、身体组分未出现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繁殖阶段脂肪累积呈现显 著的适应性调节,瘦素抵抗是断乳后脂肪累积补偿性增长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这对迅速恢复脂肪累积,以应对将来的能量需求增加或者食物资源短缺的环境,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4个种群3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905 bp的核苷酸序列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山姬鼠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在905 bp D-loop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57个变异位点(全变异的6.30%),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ap1)为横断山3个种群(中甸、丽江和剑川)所共享,其余22个单倍型均为各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3.7%,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3%。FST统计结果表明,除昆明种群和横断山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