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环尾春蜓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陕西省汉中市郊的环尾春蜓属1新种汉中环尾春蜓Lamelligomphus hanzhongensi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他克莫司联合黄葵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uPRO)、血清白蛋白(sALB)、血清肌酐(sCr)、血谷丙转氨酶(s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uPRO、TNF-α、TGF-β1均明显降低,sALB、sCr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uPRO、TNF-α、TGF-β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降低肾功能损伤,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陕南埃迪卡拉纪晚期的高家山生物群中部分化石以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软躯体管状化石为主要特征。对野外识别出的具有不同风化程度的3类粉砂岩进行了详细的手标本特征对比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对比研究。锥管虫(Conotubus)的化石成岩学特征表明黄铁矿最先沉淀,随后方解石充填于黄铁矿留下的空隙或空腔中。这些化石所经历的第一期风化作用相对较弱,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化石成岩学信息;第二期风化作用则可能形成于一个氧化条件较强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5.
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研究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中生命的个体及系统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南早寒武世灯影组宽川铺段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其中的一些为保存有十分精细的星状表饰的胚胎化石,目前发现至少3种具星状纹饰的胚胎化石: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和表面具“拉伸构造”的花生状胚胎,其中后者为新类型。研究表明,此新类型在演化序列上处于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发育阶段之后,是胚胎向成体演化的一个重要中间过渡环节,这一发现为研究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及个体发育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6.
陕西镇巴早寒武世海绵骨针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采自陕西省镇巴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部碳酸盐岩地层的海绵骨针化石进行了研究。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生物地层学资料表明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段属于筇竹寺阶。化石经室内醋酸浸泡处理后获得,骨针化石保存较好、类型多样,其中属于六射海绵纲的骨针3类,普通海绵纲的骨针6类,分类未定的骨针1类(Nabaviellasp.);并详细地对各类骨针化石进行了描述。虽然普通海绵骨针类型多样,但六射海绵的骨针丰度远高于普通海绵。简要地探讨了海绵骨针的保存方式,对比和分析了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海绵骨针化石组成的差异。结合同时代产自皖南荷塘组和云南澄江动物群中特异保存的海绵软躯体化石资料,认为虽然海绵动物起源于新元古代末期,但躯体海绵化石和骨针化石都显示海绵动物的大辐射事件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相似文献   
7.
陕西蝗虫地理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593个经纬网格单元(0.2°×0.2°)统计陕西蝗虫分布数据,根据陕西蝗虫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全布种(593个网格单元中有分布)、多布种(9个以上网格单元有分布)和独布种(9个以下网格单元有分布)3类.以分布区域为性状作聚类分析,在相关性系数为0.153处,将多布种分布划分为12组,在此基础上运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确定各组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秦岭山脉对陕西蝗虫的阻限作用较明显,秦岭以南蝗虫物种以东洋型种为主,秦岭以北以古北型种为主;2)陕西蝗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全国基本一致;3)太白山地区蝗虫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陕西省鼠尾草属植物分布新记录1种:湖北鼠尾草(Salvia hupehensis E.Peter).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发现于陕西镇安黄家湾早更新世晚期的一个大型哺乳动物群。动物群包括哺乳动物4目、11科、24种,它们是:Canis variabilis, Hyaenidae gen. et sp. indet. , Homotherium sp. , Megantereon sp. , Lynx cf. shansius , Panthera pardus , Elephantidae gen. et sp. indet. , Equus qingyangensis , Hesperotherium sinense , Ancylotherium sp. , Megatapirus augustus, Rhinocerotidae gen. et sp. indet. , Dicerorhinus lantianensis, Sus sp. , Moschus moschi ferus , Cervus unicolor , Cervus sp. 1, Cervus sp. 2, Hydropotes sp. , Capreolus sp. , Strepsiceros annectens , Leptobos sp. , Bubalus sp. 和 Budorcas taxicolor等。动物群伴生植物孢粉分析表明,当时在化石产地生长着下列植物:Selaginella sp. , Pinaceae gen. et sp. indet. , Picea sp. , Cotinus coggygria , Juglans regia , Quercus sp. , Myrica rubra , Meliaceae gen. et sp. indet. , Celtis sp. , Oleaceae ( Syringa sp. ?) gen. et sp. indet. , Chenopodiaceae gen. et sp. indet. ,Kobresia sp. , Scrophulariaceae gen. et sp. indet. , Humulus sp. , Gramineae gen. et sp. indet. , Ranunculaceae gen. et sp. indet. , Sparganium sp. ,Celastraceae gen. et sp. indet. ,Elaeagnaceae gen. et sp. indet. ,Compositae gen. et sp. indet. ,Aremisia sp. , Xanthium sibiricum 和Carex sp.等。分析了动物群生活时栖息地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动物群栖息在温暖、湿润、有森林、灌丛草地并富有水体的生境中,当时秦岭腹地存在着相当开阔的河谷地带,山势没有现在这么险峻,因此阻断秦岭南北动物交流的天然屏障当时可能还未真正形成,秦岭南北两侧的动物可以沿着开阔的河谷地带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互相扩散迁移。  相似文献   
10.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羚牛冬春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0年冬春季节,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境内各种植被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的197个样方中,分别调查了秦岭羚牛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在冬春两个季节中,羚牛平均利用过的样方分别为40个及27个。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因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影响羚牛选择的因素依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植被类型、采伐方式、郁闭度、竹林、海拔、坡度、坡向、人为活动、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